今年甘肃省质量技监局对棉花采取抓苗头、堵源头、严管理的措施取得了成效,但棉花质量的提高仍然路障重重。
针对9月以来质量技监部门前期监督检查情况,甘肃省纤维检验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影响甘肃棉花总体质量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棉花企业因超常发展、加工能力过剩、无序竞争而造成的棉价虚高,影响到棉花质量:今年甘肃棉花收购价总体呈“前低中高后降”的变动趋势,甘肃棉价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这种价格水平一方面暴露出棉企对市场供求关系把握能力较低,企业间为争夺有限资源竞价收购严重,另一方面将使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皮棉销售滞缓。
其次是棉企加工技术水平较低:有个别企业在设备上弄虚作假(甘肃大部分棉花企业加工技术人员不足,设备调试能力差),极个别企业随意改装加工设备,改变加工流程,对皮棉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甘肃尚无一家棉企完全能按照“一试五定”收购程序进行:从甘肃质量技监部门的检查情况来看,违反国家标准开展籽棉收购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不分等级收购和不按质论价的结果是棉农不搞“四分”,一味片面追求产量,不及时对棉田轮作倒茬,致使棉种和棉田退化严重,棉花自然品质和衣分率下降,这又成为制约全省棉花品质提高的“瓶颈”。
第四,转租企业质量管理及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甘肃有些企业为增大收购覆盖面,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在各乡镇设点收购和加工棉花,但质量管理把关不严,加上部分厂(站)经营权更替频繁,致使企业质量管理的延续性被打破,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难以提高,进而影响到棉花质量的提高。(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