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研究报告 > 正文
 

2006年将是结构调整年 油市弹奏理性主旋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03:0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报特约作者  吴君  发自上海

  ●2006年的石油市场,将会随着人们对油价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认识,发生重大变化

  ●全球石油市场的结构调整已不可避免,调整将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参与力量和各国能源政策等的变化上

  惊心动魄。这或许是惟一可以准确形容2005年油市的词了。新年伊始,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从40美元/桶附近开始发力,并在3月、7月和8月经历了3次大的上涨过程,标志性地冲破了55美元、60美元和70美元三大整数关口,终于在8月30日,卡特里娜飓风肆虐之际,原油0510合约创下了70.85美元/桶的历史新高。

  所谓物极必反,随后的4个月里,在民众的抗议、政府的打压和投机者的淡出过程中,油价开始一路回调,直至在55美元关口附近遇阻持稳。最终,2005年的油价以高出去年底约40%的价格落下帷幕。

  追根溯源,油价的这波上涨浪潮始于2000年。以中国、美国等“经济

发动机”为首的全球经济增长,激起了对能源的巨大需求,进而又暴露出由于长期缺乏投资而日益紧张的供应链,再加上天气、政治、投机等其他因素的推动,这种供求矛盾不断激化,并在2005年发展到一个高潮。

  如今,带着对高油价的迷茫和不安,我们再来展望即将到来的2006年,或许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同样道理,石油市场的变化,也将随着人们对石油和其他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而进行。因此,笔者认为,2006年的石油市场,将会随着人们对油价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认识,发生重大变化。

  首先,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已成为市场广泛认同的事实。据美国能源部最新的统计和预测,如果用2004年的美元价值来衡量,2004年的原油平均价格是40.49美元/桶,到2025年油价将达54.08美元/桶,到2030年则可以到56.97美元/桶。而就在去年这个时候,美国能源部对2025年原油价格的预测值还是33美元/桶,差距达21美元。

  认同高油价之余,人们纷纷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高油价。影响最大的是需求国的进口,美国和中国等大需求国都开始大幅减少进口数量,同时加大力度生产本国资源作为补充。然后则是替代能源的开发,天然气、煤炭、核能等能源使用成本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新型能源开始有了市场。再者,各国都开始提高节能意识,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更加注重能源的使用效率,单位GDP的能耗将成为受到重视的经济衡量指标。

  其次,石油市场区域供求不平衡依然客观存在,但将向多极化发展。根据欧佩克统计资料显示,在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欧佩克国家占有率达78%,非欧佩克国家仅占22%。其中,中东地区已探明储量占全球60%以上。探明储量最高的5个国家依次为:沙特阿拉伯、伊朗、

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全部位于中东地区。在非欧佩克国家中,俄罗斯的已探明储量位居首位。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石油产品的消费却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主要的消费国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前苏联地区和欧洲一些国家。显而易见,除了俄罗斯既拥有较多的石油储量,又是消费大国外,其余几个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基本都没有重复,由此带来的地区性供需结构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

  石油是一个国家工业命脉,其战略地位不可替代,加之其不可再生性,使其一直是各个国家追逐的目标。在2005年的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能源扩张成为前所未有的中心。不管是传统西方经济大国,还是一些新兴国家,大量的收购与竞争事件发生,一方面显现出世界经济联系紧密度日益加强,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拥有石油资源地区的局势出现进一步的不稳定因素。

  随着俄罗斯、中东和中国等大的经济体的崛起,原来受美欧等跨国石油巨头长期控制的石油市场开始出现分化。近年来,印度、中国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石油期货交易市场,最近欧佩克领导人开始首次正式访华,讨论在华直接投资和贸易问题……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发展自己的石油交易中心,希望能在国际舞台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未来的石油市场将从原本以美欧为中心的局面逐步开始向多个中心演变。

  最后,在供应链趋紧的前提下,天气、政治和投机等因素仍可能在短期内加剧油价波动。2005年第一季度,意外的“倒春寒”让全球油市都打了个冷颤,市场一举从2004年底的熊市转成牛市。进入夏天后,美国的石油生产和冶炼地区———墨西哥湾又遭遇了一次又一次极具破坏力的飓风,大量破坏了该地区的石油生产和冶炼能力,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墨西哥湾地区原油产量占美国总产量56.28%,汽油生产占全国产量44%,航空煤油生产占全国产量66%,馏分油产量为48%,54%商业原油库存也在这个地区。墨西哥湾还是美国原油进口主要港口,今年上半年,61%进口原油从这里上岸。而截至12月底,接连遭受飓风创伤的墨西哥湾地区的石油生产和炼制能力也仅恢复至70%,仍有不少的设施处于受损或关闭状态。

  飓风带来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这对于原本已经在积极推高国际原油价格的基金而言,极具破坏力的飓风更是天赐良机。于是,在卡特里娜飓风横扫新奥尔良城之后,我们看到NYMEX原油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就被轻易地推上了70美元/桶的大关,甚至在8月29日出现最低价到最高价油价波动达4美元的历史记录。这一切,都和国际基金大量炒作有着直接关系。

  随着民众抗议高油价的呼声高涨,2006年各国都将更加注重对投机力量的防范。一方面是要建立充足有效的石油储备,这在今年飓风期间已经发挥出效果;另一方面是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节约能源和削弱投机力量,如节能政策、“暴利税”、反垄断和对低收入人群的能源补贴等。

  由于期货市场本身就拥有发现价格的功能,因此一味地去预测和揣摩油价的高低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不过上述三方面的因素还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2006年度的油价走势。

  【总结】

  总体来看,笔者认为,2006年全球石油市场的结构调整已经不可避免。这种调整主要体现在石油市场的贸易结构、参与力量和各国能源政策等方面的变化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油价本身也会进入一个调整的过程,虽然大部分人都相信,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石油价格的逐步走高在所难免,但像2004年和2005年那样汹涌澎湃的上涨,也许很难再现。

  (作者为上海中期能源部经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