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期货市场百多年历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 01:09 中国经济周刊

  期货市场百多年历程:从82个芝加哥商人小合作到全球定价中心

  ★文/杨眉

  5月28日,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创建的期货博物馆揭幕仪式在上海期货大厦举行。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周正庆,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冯
国勤共同为博物馆揭幕。

  期货博物馆采用文字、图片和实物的形式,展现了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该馆还收集了民国初年中国出现期货市场雏形到现在以来的多件期货史料。

  19世纪中叶,伴随着席卷全球的工业革命浪潮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实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着商品交易形式的不断进化,一种具备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功能的交易形式——期货交易应运而生。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当今的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准则逐步得到完善。

  美国是期货市场的发源地

  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美国芝加哥,最初的交易对象是谷物等农产品。

  1848年,芝加哥的82个商人发起组建了芝加哥交易所(CBOT),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储运条件、为其会员提供价格信息服务、促成买卖双方成交。

  最初的交易方式是商人们在大街上讨价还价,没有固定场所,也没有组织形式。

  1851年引进远期合同;1865年推出标准化合约,实行保证金制;1882年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1883年成立结算协会,对冲机制基本形成;192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BOTCC)成立,现代意义上的期货结算机构由此初具雏形。

  期货交易起源于商品市场,交易品种逐步从农产品领域扩大到金属、能源等领域。商品期货的长足发展促进了期货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品种也由最初的商品期货扩展到金融期货。

  1972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英镑、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 、加拿大元、日元等外汇期货;1975、1977年,CBOT先后推出抵押债券、长期国债期货;1982年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价值线综合平均指数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金融期货由此逐步形成汇率、利率、指数等三大系列;1982年,CBOT推出期权交易,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交易开辟了新的领域。

  期货交易特有的经济功能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期货交易所在世界许多国家相继开设。目前,期货市场已成为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全球绝大数国家和地区,交易量已达到非常庞大的规模。

  期货交易兼有商品交换和金融活动双重属性,期货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是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发达国家大量跨国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

  旧中国的期货市场

  中国期货市场雏形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美国期货交易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

  最初起始于外国商人或国内行业设立的“公所”、“工会”。如由欧美商人成立的上海股份公所、由证券业成立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等。至1921年10月,在上海设立的交易所就有140余家。交易品种有证券、股票、债券、物品、物产、货币、面、纱、布、茧、丝、麻、粉麸、杂粮、烟酒、五金等数十种。之后,汉口、天津、哈尔滨、南京、苏州、宁波等地也竞相效仿开设各种交易所。

  旧中国期货市场经过短暂的畸形繁荣后,很快走向衰败,至1936年,维持经营的只有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上海金业交易所、等15家交易所。

  解放后,这些交易所被逐步关闭。

  新中国期货市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新中国期货市场踏上了全新的航程。

  期货市场的探索起步

  1988年,中国期货市场被批准“同意试点”,自此,中国期货市场建设进入了酝酿期。

  90年代初,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上海金属交易所等先后开业;1992年,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等开业。至1993年下半年,全国各类期货交易所多达50余家,期货经纪机构多达近千家。

  全国期货市场的两次整顿

  1993年11月,国务院提出发展期货市场必须“规范起步,加强立法,一切经过试验和严格控制”,由此开始了期货市场第一次治理整顿:先后审批15家交易所为试点,先后关停10多个交易品种,重新审批注册的期货经纪公司减为300家等。

  1998年,按照“继续试点,加强监管,依法规范,防范风险”的原则,对现有14家期货交易所进行整顿和撤并,只在上海、郑州、大连保留3家期货交易所。

  同时,交易品种取消了23个,压缩到12个,并提高部分品种的交易保证金。

  期货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999年以来期货市场逐步走出低谷,开创新局面;特别是2004年2月,国务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当年推出燃料油、棉花、玉米等期货交易。

  2006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中国期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时期。

  (资料来源:期货博物馆)

  (资料链接)“国储铜”事件回放

  事情的最初起因源于一则海外报道,该报道称,中国交易员刘其兵(音译)可能在2005年的八九月份代表国储局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建立了巨额期铜空头头寸,规模约在10万到20万吨之间。因为刘其兵已经失踪,因此市场猜测国储局不得不代其回补上述期铜空头头寸。

  于是,国际基金抓住这一题材和机会进行投机炒作。随着多方的挤压,LME铜价连续创出历史新高。在2005年11月18日,突破4200美元/吨后,最高曾攀升至4474美元/吨。

  随着铜价的上涨,刘其兵的仓位出现巨额亏损。如果国储局真的被迫代其平仓,必然承受上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对于市场传言,国储局曾给予高调回应:刘其兵与国储局没有隶属关系,刘其兵建立的期铜空头头寸不代表国储局,是个人行为等。

  同时,LME官员也表示,中国国储局并非其会员。

  之后,国储局分别于2005年11月16日、23日、30日和12月7日,公开抛售储备铜。对于抛铜行为,国储局的公开解释是缓解需求紧张、配合国家对铜行业的

宏观调控

  但国际市场对于国储局的抛铜行为理解是,国储局在LME确有大量空投头寸被套,于是更是借机推高期铜价格。

  直到2005年底交割日期到来后,国储局被外界认为以失败而告终。

  近年来国家储备局的几次行动:

  2006年1月,面对不断上涨的糖价,国储局拍卖数十万吨国储糖;

  2005年11月,当铜价上涨到每吨3500元左右时,国储局多次向市场抛售国储铜。但进入2006年后,铜的价格进一步上涨,甚至是每天每吨以2000元的价格暴涨,国储局没有再向市场拍卖国储铜;

  2003年上半年,当橡胶价格每吨上涨到13000~14000元,国储局分批拍卖库存橡胶以平抑物价。2005年秋季之后,橡胶因为短缺而价格大涨,最高价格涨到每吨23000元左右,部分企业的供给中断;

  2003年上半年,当时市场价格大豆每吨2500元左右,国储局抛出近百万吨大豆,国内市场价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与国际价格走势不一致,此时国际价格在逐步上升,国内价格没有跟随国际价格上涨。但从当年8月份开始大豆价格直线上升,到2004年上半年,大豆最高涨到了每吨4300元左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