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其他研究 > 正文
 

棉花市场复兴之路曲折蜿蜒 柳暗花明机遇待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 11:07 中航期货

  一、 行情回顾

  2004/2005年棉花市场走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棉花市场复兴之路曲折蜿蜒柳暗花明机遇待现

棉花走势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第一阶段:低价底部确认期

    2004/05年的棉花产量刷新了历史新高。全球棉花丰产,在供大于求的预期下,全球棉价应声而跌。其间,中国棉纺市场还经历了欧盟委员会取消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普惠制优惠,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所需缴纳的关税税率将由原来的平均9%上升至12%。同时美国政府、

土耳其政府对我国纺织品进行了首次设限。使国内棉花市场雪上加霜,棉价直逼棉农的种植成本,国家及时出台收储政策,市场有惊无险。但整个棉花产业经营和市场信心受挫表现严重,(期间期棉价格波动区间是13200元/吨至12100元/吨,国家相继出台的两次保护价在12500元/吨/和13000元/吨),棉花市场才逐步稳定,棉价也经历了一个低迷的底部反复确认期。

    第二阶段:价值中轴突破期

   也可以理解为价格回归期或是价值修正期,由于前期棉价和棉农的成本发生了严重的悖离,棉花市场在2005/06年度的中国产量减产13%的预期下,再加上配额放开后,中国纺织品出口逐月同比递增12-23%之间,能源价格上涨,配棉比提高,棉花需求增加,使中国的棉花价格踏上理性回归期。(期间期棉价格波动在13200元/吨至14800元/吨期间波动)。在新棉上市之际,棉农本年度种植成本增加,资源减少,需求增加,导致本年度籽棉收购价居高不下,从此中国的棉价在理性回归历程当中,加上了价值成本“助推剂”,棉花市场对价格进一步修正。

    第三阶段:回归后高位盘整期

    2005年第三季度,新棉大量上市,整个棉花市场在成本的支撑下,进入一个高位盘整期。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变化和贸易摩擦当中反复锤炼,随着中欧、中美的贸易争端相继解决,棉价在预期向好的基础上及“缺口论”的刺激下也相应的在高位逐步企稳,保持高位窄幅盘整,同时市场在下跌空间有限的基础下,各方分歧较大,属于一个高位“博弈期”,棉价的阶段性的底部经过反复测试后逐步呈现(14800元/吨)。同时15000元/吨也成了市场多方驻守重要支撑点位,并且价格稳步推高,形态良好。

    二、市场分析篇

    全球棉花市场基本面状况

    对于2005/06年的棉价的运行,市场各方存在着较大的分歧。2005/06全球棉花丰产,从表面来看是供给充裕,如果是从全球未来的棉花资源供需角度出发,理应是一个紧平衡的状态。就国际棉价而言,全球棉价在美国政府的高额补贴下,使全球的棉价整体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平运行,目前全球棉价偏低已激起全球各国农业组织高度的关注和异议,棉价低迷是全球棉花产出国焦点所在,有可能会改变全球棉价的定价机制和抬高棉价运行的空间。而中国的棉花市场也因“产需”不对称,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对进口棉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由于进口棉的定价权在他国之手,大宗商品如果是丧失定价权被动性无以言表。那么2005/06年度中国的棉花定价的去向,将紧密跟随国际市场棉价的变化和国家政策调控。

    1、全球产量 2005/06年度全球棉花的产量及供求情况,美国USDA在近期的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报告中,全球棉花产量为2432.3万吨,消费为2490.7万吨,在中国需求方面作了一些调整,因此全球棉花消费供需缺口为58.4万吨。USDA还预测全球期初库存为1106.6万吨(-3.5万吨)、期末库存1092.6万吨(-17.4万吨)。其中还预测中国产量为543万吨,2005-2006年进口量为348.4万吨(+10.9)、消费925.3 (+21.8),(可能会低于未来实际进口量)。美国本土产量上调9.7万吨至504.3万吨;出口352.7万吨(+4.4)。期初库存120.6万吨(-2.4)、期末库存141.5万吨(+2.2)。英国Cotlook发布的11月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报告中,预计本年度全球产量为2441.1万吨,较10月份预测减少25.2万吨;预计全球消费为2442.6万吨(+25.3万吨),即消费量将超过产量1.5万吨。(如下图15年来全球棉花产销表)

年度
期初库存
产量
进口
消费
出口
期末库存
库存消费比
1990/91
548.4
1897.8
666.4
1862.6
644.0
602.3
602.3
1991/92
602.3
2077.3
632.3
1877.7
615.7
803.6
803.6
1992/93
803.6
1791.8
588.0
1879.6
556.5
732.9
732.9
1993/94
732.9
1686.4
605.5
1858.7
582.9
573.6
573.6
1994/95
573.6
1871.0
665.6
1836.9
619.4
651.3
651.3
1995/96
651.3
2034.0
594.7
1864.4
599.9
815.0
815.0
1996/97
815.0
1958.0
629.1
1907.8
586.4
907.1
907.1
1997/98
907.1
2003.1
571.7
1897.1
584.5
997.7
997.7
1998/99
997.7
1856.7
539.1
1842.7
512.8
1046.5
1046.5
1999/00
1046.5
1905.7
614.4
1980.1
592.0
991.7
991.7
2000/01
991.7
1932.6
575.8
2006.4
577.1
928.9
928.9
2001/02
928.9
2146.8
649.2
2058.7
631.9
1032.0
1032.0
2002/03
1032.0
1922.0
662.9
2148.1
666.7
796.8
796.8
2003/04
796.8
2035.0
731.3
2147.0
718.3
697.3
697.3
2004/05
697.3
2240.1
688.3
2174.3
681.1
769.6
769.6
2005/06
1106.6
2432.3
702.5
2490.7
721.4
1092.6
1092.6

    2、国内产量

    2005/06全国产量约在550万吨,期末库存218万吨左右(不计其它用棉量)。新棉上市以10月上旬逐步开始计算.现在上市有三月有余,从纺织目前纺纱量来看,按照65%的配棉比例,今年国内用棉量每月约在80万吨左右。这三个月耗棉了240万吨,那麽国产棉资源还有528万吨.进口配额389.4万吨还没发放,那么明年可供资源约为900万吨。仅从这一组数据来看,国内2005/06年仍存在着一定的消费缺口,这其中还不包含纺纱量递增和纺织品出口量递增所带来的耗棉量,这样数据为未来的棉花价格走高提供比较有利的支撑。

    从近期新棉大量上市后的产需报告中看出,2005/06年全球棉花产量由先前预测的供大于求的格局,已经逆转为供需平衡或供需偏紧的局面。从这些报告当中,不免感觉2005/06年的棉花市场价格向好的预期增大。(如下表)

    2003年---2006年全球及中美棉花产量、消费、库存对比表 单位:
项目
初级库存
产量
年份
中 国
美 国
全 球
中 国
美 国
美 国
2005/2006年度
230
120.6
1106.6
540预测
504.3
141.5
2004/2005年度
278.9
76.3
833.9
631.4
506.2
120.5
2003/2004年度
285.2
117.2
921.7
485.5
397.5
76.3
国内消费
产销量
中 国
美 国
全 球
中 国
美 国
全 球
2005/2006年度
925.3
130.8
2490.7
540预测
373.6
2432.3
2004/2005年度
838.2
142
2365.8
631.4
364.2
2621.6
2003/2004年度
696.7
138.4
2135.7
485.5
262
2069.1
进出口
期末库存
中国进口
美国出口
全 球
中 国
美 国
全 球
2005/2006年度
348.4
352.7
2490.7
-385.3
373.6
1092.6
2004/2005年度
139
313.7
2365.8
-206.8
364.2
1106.6
2003/2004年度
192.3
299.5
2135.7
-211.2
262
883.9

  从上图当中,可以看出近两年全球棉花供求状况和中国供需状况。2005/06年供需缺口将是近两年(也是历史以来)的最大缺口。在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2003年中国棉花减产,中国的进口加大,国际棉价一路狂飚,最高曾达到 83美分/磅;2004年中国棉花产量创下历史新高,全球丰产,价格大幅回落,纽约期价最低触及43美分/磅。那么试想2005/06年中国的进口是否再次带动国际棉价,同时抑制国内棉价的下跌空间?在这一点上,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是不言自明。

    三、国际棉花市场

    今年国际棉花市场价格整体处于一个低位价格运行。一方面2004/05年度全球棉花丰产,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是美国(棉花最大的出口国),产量增加,内需减少,在美元汇率的影响下,完全依赖于棉花出口的美国,出口压力加大。再加上美国政府超常的农业补贴方案的实施,导致美棉处于一个低价运行,进而影响全球棉花的定价机制。

    1、从历史角度来看

   棉花市场复兴之路曲折蜿蜒柳暗花明机遇待现

棉花走势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从美国35年的棉花价格走势图来看,可以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即目前的美国棉花价格已经处于历史的中低位区间运行,其中经历过三次低价危机,那就是:1974年美国成立了商品交易委员会,对投机过度的商品加强了监管力度;1986年,美国庞大的财政和贸易亦字,让美国成为最大的债务国,股市逐步走好,商品市场倍受冷落;2001年,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商品再次走弱;其三次停留在50美分以下的时间都是非常短暂。只要出现过低于50美分的情况之后,市场价格就将在50美分之上运行10年以上,不会轻易地再次回到50美分之下,并且低于50美分的价格运行时间一般都在两年左右。而目前的情况刚好是棉花价格在低于50美分运行两年之后,去年开始大幅上涨的。2005年价格再次触到50美分,并小破50美分后,经过反复测试,现在完全站稳在50美分以上,同时基金的持仓也由前期的空头逐步转向多头。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棉花价格在此将会得到强有力的支撑,而不至于再次回到50美分之下长期运行,从一个商品的历史周期及通胀因素来看,NYBOT棉价走牛的概率大于走熊的可能。至于后期的高点,笔者在这里不作点评,投资者可以拭目以待或验证。

    2.农业补贴与世界棉价的关系

    面对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全面展开,美国一百多年以来的农业补贴方案及不公平的保护的方式(尤其是棉花),遭到世界各国的反对,在本年度这种呼声和美国政府的态度,已经进入一种白热化的状态,同时考验到美国农民的对农作物种植的积极性,和对政府的信心。

    关于要求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取消出口补贴的争议,在香港召开的多哈会谈直接上演。尽管美国再三阻扰,但美国政府最终还是承诺2006年取消STEP2补贴方案,同时发达国家成员和部分发展中成员同意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2013年底前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不同的研究报告估计,美国取消棉花补贴可使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上升2%-12%。世界银行估计,发达国家取消棉花补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棉花出口可增加75%,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棉花市场所占比重将从目前的56%上升到2015年的85%。

    3.补贴取消削弱美国棉农种植信心但使中国纺织受益

    美国政府的棉花补贴取消,由于棉农失去了政府补贴的差价,最根本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直接补贴(direct payments)和反危机补贴(counter-cyclical payments)。这两种补贴直接补给棉花种植者,其中陆地棉的目标价格规定为72.4美分/磅)。会造成棉农新年度的种值信心,直接导致未来种植面积的减少。

    补贴取消同时会造成大量价格便宜的棉花流入中国纺织企业(美国将一半以上的棉花用来出口到中国),美国人真的会让中国买到便宜的棉花吗?在此时美国政府是否直接提高售价,包括期价,港口报价?如果美国人真的让中国捡到这么大的便宜的话,那么会使中国棉农遭受重大损失,中国的棉农是没有任何价格保护的,就以现在美国补贴后的报价和中国棉花售价相比,中国棉农恐怕连成本价钱都不到,更不用说人工费,又是白忙碌了一年。不用担心,发改委关于棉花进口配额的管理和滑准税率的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中国的棉农根本利益,同时也抑制了棉价的爆涨爆跌,为纺织企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关键问题美国是否真的愿意把便宜的棉花拱手相送给他国之手。

    4.2005/06年度棉花定价权仍握在他人之手

    2005/06年,中国棉花市场的消费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棉花用量完全依赖于进口,目前国内的资源已经捉襟见肘,在棉花定价已经没有任何发言权。美国在逐步取消补贴的同时,按惯例已经将目标锁定于中国的进口,因为美国本身的棉价在世界市场具有较强的竟争性和影响力。现在国际棉价处于一个偏低的状态运行,中国的进口,是否推动美国棉花价格的大涨,这一点笔者不置可否。再加上全球正处于“通胀”的压力之中,基金和游资开始将资金转向贵金属和超低的农产品期货之中,这样也会给棉花市场带来一定的助涨空间。

    透过国际市场,可以看出2005/06年,国际棉花市场是处在一个走牛的过程当中,价格理应会维持在60-75美分/磅之间运行(中高价位区间)。现在国内外的格局,是国内强于国外,国内领涨于国际市场。对于两市的分析,投资者感到困惑的是国内价格向现在的国际价格靠拢?还是国际价格在牛市当中向本身的价值回归?在这一点,投资者心里应对国际棉价走牛持有乐观的态度,因为里面有太多必然因素的推动,国际棉价的方向才是真正主导2006年棉花行情的重要因素。

    四、纺织行业的前景与棉价的关联

    1、中国纺织的发展的现状

    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还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第一大出口国。据统计,每年世界上平均每人购买我国生产的3件衣服、2米布和1双鞋。面对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有限的世界市场容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持续增长难度加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也会给东南亚、非洲、拉美等一些国家造成冲击,同时也会和进口国家制造一些贸易争端和摩擦。作为世界贸易大国,我国也需负起国际责任,在发展出口时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实现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在这新形势要求下我国的纺织市场面临较大的洗牌,必须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更加追求出口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贸易和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同时纺织行业发展前景和国内棉价存在着直接的关联。

    2005/06年,中国配额标志着纺织品服装贸易一体化迈开了实质性步伐,但纺织业的自由贸易刚刚到来。紧接着引起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除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之外,我国自身在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诱因。主要原因:首先是纺织业进入门槛低,往往是一个企业开辟了某一国际市场,众多企业便竞相进入,导致出口秩序混乱。此外,再就是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之中,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体制,企业不熟悉国际规则、知识产权观念和品牌意识比较淡薄,在出口方面以“低利润高数量”取胜,这些因素激起了2005年贸易摩擦。虽说配额放开后出口受挫,受人民币汇率影响利润压缩,但是全年度出口的递增速度,着实让紧张的纺织行业舒了一口气,同时也为将来的企业定位找到了明确的方向。标志着我国纺织品整体出口环境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2006年我国纺织品整体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对上游产品的棉花的需求,为棉花定价起到积极的作用。

单位:亿美元
全国商品进出口额
纺织品出口额
年/月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占全部%
同比 % 进出口
占出口 %
92年
1655.3
849.4
805.9
246.2
21
28%
93年
1957.1
917.6
1039.5
260.7
18.3
2.9
28%
94年
2367.3
1210.4
1156.9
342.2
19.9
31.7
28%
95年
2808.5
1487.7
1320.8
358.8
18.4
9.8
24%
96年
2899.04
1510.7
1388.4
349.7
17.8
-0.1
23%
97年
3250.6
1826.9
1423.6
432.1
18.6
16.9
24%
98年
3239.2
1837.6
1401.7
404.8
16.9
-9.2
21.00%
99年
3606.5
1949.3
1657.2
403.3
14.5
0.6
20%
2000年
4743.1
2492.1
2251
521.7
14
26.5
21.00%
2001年
5097.7
2661.6
2436.1
534.4
13.2
1.6
20%
2002年
6207.9
3255.7
2952.2
617.9
12.3
13.2
19.00%
2003年
8512.1
4383.7
4128.4
788.7
11.1
24
18%
2004年
11547.4
5933.6
5613.8
951.3
9.7
18.5
16.00%
2005年
13986.3
7281
6705.3
1210
15
27.3
18%

    (注:其中2005年数据,笔者是根据2005年1-11月份的国家统计局数据公布后,对12月数据进行预测,仅作分析用)

    2、纺织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2005年纺织行业运行中反映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世界纺织品自由贸易到来,既有利于中国纺织工业发挥比较优势,同时贸易摩擦也明显增加。其中一些发达国家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是妨碍我国纺织优势发挥的主要因素。中美、中欧就部分纺织品出口数量达成限制协议,这一事实告诉我们自由贸易并非一帆风顺,还需加倍努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伴随产业融入全球化进程加快,除贸易摩擦外,企业面临的汇率、利率、税率、原料和区域政治因素的风险加大。石油价格波动、国际性汇率变化、区域政治变化,已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愈发表现出产业创新能力、原创自主品牌、高附加值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三是市场化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以棉纺织业为例,由于种种原因,使中国纺织企业用棉价格高出国际市场10%左右,使其竞争力遭到明显削弱;四是在新形势面前,进一步暴露我国纺织企业在自主创新、原创品牌和现代营销管理、产业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使大部分利润控制在中间商、品牌所有者和市场垄断者手中。

    综合以上,随着中国纺织行业在国际上的定位和影响越来越强,中国纺织行业出口保持强劲递增,随之而来的行业的竟争,摩擦也会越来越大,同时也会加速纺织行业洗牌。行业的重新定位和洗牌。为将来整个棉纺产业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国内外棉价基差与中国棉价的关系

    作为投资者在判断棉价的同时,对于国内外棉价的比价关系,两市的基差也不容忽视。在观注的同时,也应该区分对待。近两年,由于中国的纺织业发展较快,纺棉量和纺织品出口量每年都呈20%以上的增长速度,再加上国内的棉价波动无常,致使市场信心受挫,“产销”缺口加大,在供需不平衡的刺激性下,造成国内强中逞强的格局。这种格局和走势与美棉市场的低迷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近两年全球棉价平衡,美棉的等级和信任下降,于是中国减弱对美棉的进口,部分转向其它国家进口;再就是连续丰产,致使美棉在补贴当中维持低价的格局未曾改变。在这里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后期发达国家农业补贴取消,全球偏低的棉价回归正常,其价格提高是必然的。再加上2005/06年度中国大量的进口一旦展开,美棉还会有维持在这种低价的可能吗?作为笔者对近十年棉价统计规律来看,后期两市基差会逐步缩小,美棉及世界棉价向本身的价值回归的可能性较大,甚至形成国内向国际贴水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全球棉价的价值回归和中国对棉花的进口将改变未来棉价取向。

    1994年度以来国内外棉花现货价格比较表

棉花年度
CotlookA指数折一般贸易到厂价
国内标准级棉价
价格差 (国内-国外)
1994/95
20905
12155
-8750
1995/96
18743
17100
-1643
1996/97
17157
16420
-737
1997/98
15758
16074
316
1998/99
12912
12020
-892
1999/00
11615
10842
-773
2000/01
12500
12248
-252
2001/02
9286
8638
-648
2002/03
12238
12008
-230
2003/04
14988
16419
+1431
2004/05
10125
11280
+1175
2005/06
12931
14168
+1193

    六、中国经济及汇率变化对棉价的影响

    2005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势已定。但专家指出,产能过剩问题已在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浮现,如何应对逐渐增强的通缩压力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预计明年GDP增速会适度放缓至百分之九以下,但中国宏观经济前景依然被看好。同时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此同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上调幅度为2%。消息传出,立即震动了国际国内金融市场。棉纺市场也作出相应的调整棉价应声下跌700余元/吨。到11月25日美元兑人民币现钞买入价突破8元大关,为7.9997元,这个汇价当中让不少投资者感觉到民币还要继续升值。到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报收于8.07附近,汇改前上升幅度达2.4个百分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纺织业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人民币升值,中国最为敏感的纺织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能源业将首当其冲,尤其以纺织业受到的损害最大。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利润较低被国际上冠以“国际民工”的称号。据估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业利润约下降12%,毛纺织业下降8%,服装业下降约13%,如果人民币升值3%,纺织业出口利润可能会下降30%。很多依靠低附加值产品、低价竞争的中小企业将难逃倒闭厄运,同时将带来数以十万计的失业者。由于中国纺织企业的员工多为中低收入者,他们一旦失业,将引发其它社会问题。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年度纺织行业发展状况。今年的棉纺市场用一个“多事之秋”来形容,较为贴切。但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之下,中国纺织行业,截至年终也创出历史出口新高1200亿美元出口额,保持27%以上的递增速度。着实让迷茫的纺织行业,在遭遇各困难面前也平静了许多,同时对人民币升值恐慌逐步减弱。纺织行业对于人民币升值早有心理准备。大部分企业通过人民币小幅度的升值,并以此为契机,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对纺织企业来说,关键在于自身的调整,最根本的还是要在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提高产品卖价水平,建立品牌意识。同时在合理降低相关成本的条件下,降低换汇成本,把换汇成本控制在升值以后汇率水平的范围之内。这样让大型的企业更加从容的面对人民币汇率对纺织业的影响。

    对后期人民币最终走势的个人观点:因为中国的国门逐步在打开,人民币升值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正如“欧元之父”蒙代尔摆在中国人面前只有三个选择,一是给人民币进行重估,第二是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浮动,第三,让人民币币值逐渐上升。但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够把这种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使汇率浮动在出口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因为人民币的升值会造成纺织品利润的缩水,减弱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转而影响纺织品的出口量和用棉数量。随着近期国际市场上美元大幅走强,这一点减弱了短期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人民币升值事宜上。

    笔者还是遵循温总理的“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人民币升值是有必要的,但是贸然大幅升值的可能性较小,这其中还得关注美元汇率的变化。 虽然市场再次对人民币的升值的预期升温,但投资者在提防谨慎的同时,不可盲目的过于恐慌。国家在打开国门的同时,断然不会以中国出口行业及贸易“祭刀”。因为创汇的两大支柱仍是行业机械、机电行业和纺织行业。其中2005年纺织品出品额达1210亿美元占总中国商品出口总额7281亿美元的18%以上。在这里提醒投资者就是,在经济逐步向好的基础上和人民币升值双重因素下,相应的国民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纺织产品内需的增加也是市场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建议投资者不要老拿纺织品出口说事,应当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七、未来影响棉价各种因素

    1.新年度的种植面积。是棉花市场新年度的后期影响因素,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2004/05年棉花市场,中国丰产,价格一路下挫,同样挫伤了棉农种植的积极性。导致2005/06年度,全国种植面积减少13%, 产量减少15% 。在资源减少,需求增加的事实下,再加上国家政策大力的扶持之下,导致今年籽棉收购价较高,基本维持在2.6-3.2元/斤,让棉农的根本利益得到根本的保障,着实是一个丰收的年份。信心的恢复理应促使2006/07年棉花种植面积恢复及大幅增加的可能。这样可能会加大棉价的振荡幅度或抑制走高的幅度。

    2.人民币汇率变化因素的影响。如果2006年国家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在国际的压力之下,国家作了大量的改进,这样可能会波及整个棉纺市场产业链生存空间。

    3.中国的棉市的调控政策。这是近两年通过与国际市场接轨后,逐步走向成熟的一项调控政策,特别是在近两年变化莫测,跌宕起伏的棉花市场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利用收储,进口配额,滑准税率来保护国内的棉价。同时也利用这些来抑制国内棉价过高,过热的现象。但如果国际棉价涨幅大于国内棉价,那么就另当别论。因为后期棉价真正的定价权在美国人的手中。

    4.通胀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目前,全球的经济依然处于通涨周期,在一个通胀的周期当中,大宗商品及一些具有价格优势的商品往往是国际游资及基金流向的主要去处,这些资金更注重是自己的收益,商品本身的价值和悖离与否,不是市场的主要因素。在此期间商品都存在上涨2-3倍的概率,特别是能源,贵金属,工业原材料及价格超低的商品。

    5.能源价格影响。如果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在影响经济的同时,会带动船运费的增加,也使生产和加工成本增加,同时也会提高各宗商品议价上涨空间。

    6.美棉的走势。这将是后期国内和国外关注的重点。发达国家的超常的棉花补贴方案,致使全球棉价处于一个低价区间运行。面对完全依赖政府补贴的美国棉花市场,在失去政府保护的基础上,未来的种值信心将会减弱,产量减少是必然的。同时国际市场庞大的进口量和需求量,也会让国际一直超低的棉价回归至一个正常的水平。预计后期美棉和国际棉花市场将会走出低迷,向着一个好的方向运行。如果一旦走出低迷,同样会加大国内棉花市场的上涨空间。

    八、未来展望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得出对国际市场棉价的主线是“国际棉价偏低,全球供需紧平衡”。以笔者的个人观点,全球棉价应保持在60-75美分/磅波动,才是打破少数发达国家打破农业保护之后棉价的真正价值的体现区间,同时也吻合各棉花生产国的棉农的根本利益,保障WTO游戏规则公平实施。

    对于国内的棉价分析,笔者的主线是“产量减少,需求增加”,对未来的棉价更倾向于未来保持高价区间运行观点。如果以期棉为例,笔者已经作了三个区间的假设:一、低价阶段是13200—12000元/吨,此阶段棉价有悖于国家保护“三农”政策;二、中价阶段是13200—14800元/吨,此阶断也是新年度棉价成本区域;三、高价阶段是14800---17000元/吨。针对于当前的棉价运行情况来看,通过笔者对未来供求关系和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对2006年的棉价运行认为是,第三假设高价位区间运行的概率较大,因为未来棉价的定价权仍握他人之手,国内棉价上涨的高度和幅度取决于国际棉市及美棉的变化,与对于文章当中提到的后期因素也不得不提,就是新年度的国内种植面积增减幅度,将会影响未来棉价冲高的幅度和振荡的幅度。

    如果回顾去年年报分析,笔者当初的观点是“复兴之路曲折蜿蜒,柳暗花明机遇待现”那么对新年度棉价运行的看法可谓是“棉花涨市已了然,牛市铁蹄不畏艰,若问高点何时现,纺织美棉是关键”。

中航期货 周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