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商品大牛市资源独自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10:3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王柄根刘行健

  用“波澜壮阔”来形容2005年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可谓恰如其分。迭创新高的商品几乎成为全球市场最大的投资亮点。一时间,包括原油、有色金属、煤炭、贵金属、糖、钾肥等在内的大宗商品的价格以超过人们所能预想得到的方式在向上攀升、再攀升。而在中国国内,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价格在2005年的上涨也极为惊人。

  罗杰斯此前曾这样表述自己对商品牛市走向的看法:全球经济的持续向好,尤其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决定了对大宗商品的强劲需求,这一趋势至少在中期会继续维持。

  这也意味着“占山者为王”的资源逻辑仍旧成立,在资源不可再生的前提下,“稀缺”的产生正是由下游的需求引发的。谁手头握有资源,谁就拥有了行业乃至市场的话语权。也正是由这个角度出发,占据着行业内最上游资源的一些公司,其业绩在未来仍将风光无限。实际上,这一情况也已被2005年一些上游资源型上市公司业绩的高速增长所证明。

  资源型企业无疑将成为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赢家,但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尽管多种资源的储量在绝对量上处于世界前列,然而在人均量上显得极为短缺,这种短缺又被经济的高速增长所加剧。无论是氧化铝、铜精矿还是钾肥,中国都是作为净进口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有限的资源被控制在谁的手中,变得尤为重要。

  以一种全景式的资源视角去看待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我们会得到一张关于A股上市公司的“资源地图”。而这些公司占据了哪些“山头”?它们未来力图控制更多资源的战略能否顺利实施?这些都将成为影响它们未来发展速度的关键。

  剩余可开采(应用)储量、整体经济价值、每股经济价值、单位开采成本以及剩余服务年限等指标,都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价值的微观分析方法。但跳开微观的层面,站在行业乃至整个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我们以为,资源本身的稀缺度、资源开发规划、开采成本以及所处行业的行业政策决定了资源型企业所能够达到的业绩高度。

  虽然目前短缺几乎成为了资源的代名词,但各种资源本身的稀缺度仍有较大差异。稀缺是一种天然的垄断优势,而垄断的程度又决定了企业的定价能力。比如在拥有铝、锌等资源的企业与拥有煤炭资源的企业之间,显然前者更拥有定价优势。

  企业拥有的资源量永远是一个变量,一方面消耗,另一方面新的储量被发现或被并购。因而一个公司尽管现有资源存量较小,但如果它有强大的获取资源的潜力,仍有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超过那些现有资源存量较大,却没有资源发展规划的企业。

  资源开采的成本即使在同行业中也有着天壤之别,这不单与各方拥有的资源的品质(如矿石品位等)有关,更与管理及生产工艺有关。开采成本及开发方式实际上与资源量处于一个辩证关系中,以低成本的简单工艺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结果必然是使资源量缩减。这种情况在一些小的煤炭企业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开采成本与资源开采量是否结合在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几乎是每个资源型企业和这些企业的投资者所必须关注的。

  最后,国家的产业政策几乎决定了资源型企业生存的“舒适度”。在过去的一年中,煤炭生产企业受这方面的影响至为突出。同样,国家产业政策直接决定了这些自然资源的分配和开发权利。某种程度上,这些垄断优势一方面可以认为是上市公司长期增长的潜力,但长期潜力和开发年限除了和资源储量有关,同样和开采工艺有关。在相对垄断的市场供求关系下,也很容易导向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提高开发工艺,以至损害长期利益造成资源浪费。

  在全球化视野下,作为人均资源短缺的中国,必然会面对资本全球化和原料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这一点在

铁矿石和石油等资源上已经体现的非常充分。在
中国地图
下考量资源的分布,在长远的趋势来看终究是要受到全球供求的制约。我们虽然能够根据目前占据的资源来分析一个公司的大体发展潜力,但是终究这些资源能够转化成多少回报,还需要拥有资源的公司合理的最大化开发资源,利用自身优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