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其他评论 > 正文
 

中大期货:连豆受外盘影响回落 伦敦铜高位震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 16:30 中大期货

  操作建议(一兵)

  连豆受外盘影响继续回落,600美分成为近期美豆始终难以逾越的坎,建议投资者操作保持振荡思维。棉花趋势较为不利,605合约15200支撑为多方最后防线,短期不能快速反弹则趋势转跌,关注周内行情。金属尾市出现小波跳水,预期近期振荡将会加剧,关注沪铝605合约19500-20000附近的买入机会。沪胶洗盘加剧,中线反弹格局有望延续,低吸高平操作
。燃油走势略显独立,短线技术弱势使其还有下跌可能,注意回落之后的做多机会。玉米主力拉升意犹未尽,预计509合约有望再度站稳1500之上。强麦趋势保持,暂时放弃。

  热点评析

  『CBOT收跌 DCE全线飘红』

  CBOT玉米期货各月期约每蒲式耳收低1/4至1/2美分不等, 3月合约下跌1/2美分,报每蒲式耳2.26美元.5月合约下跌1/4美分至每蒲式耳2.37美元。禽流感疫情在欧洲的再度蔓延令市场担忧。周二测试证实德国北部Ruegen岛又出现22起禽,1.流感。克罗地亚报告称,周二在一只野家禽身上发现H5N1

病毒,这是该国自10月以来爆发的第二例禽流感。技术面上,最新公布CFTC玉米总持仓达到1,045,045手,前一周为1,028,170手,总持仓再创历史最高,其中基金净多单为138,062手,主要买家投机性指数基金后市存在继续增仓的可能。每年的2月至7月为美盘传统上升周期,尽管短期内基本面表现疲弱,但我们依然看好美盘玉米中长线存在上涨潜力。

  DCE玉米今日全线上涨。虽然春节饲料消费旺季已过,且国内再度发现禽流感疫情,但是受能源价格高企的激励,深加工行业采购积极,相对弥补了市场消费不足的状况,现货市场因而再度出现产区低销区高的季节性特征。后期消费将主要依靠库存,因此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期现两市存在相当的补涨潜力。值得一提的是,本周东北地区有关粮食企业将竞拍125万吨左右的储备粮,短期市场投放量增大很可能令期价承压。技术面上,随着3月临近,C609与C611换月交易增多。C611成交放量,今日再度增仓22,604手达132,468手,盘中最高升至1528元/吨,终盘收于5日均线及10均线系统上方,预计短线涨势未尽。不过此轮升势未得到基本面配合,后市回落风险增加。投资者不宜追高入市,观望为宜。

  『伦敦铜高位震荡』

  周二LME市场期铜继续反弹,当日盘中继续体现出明显的买入兴趣,买盘力量主要来自基金,市场内LME报价最终收于4950.0美圆,短期来看,期价形态继续保持完好,但是整体上的修正走势似乎并不充分,短期内后市呈现高位震荡的可能性较大,从中期来看,期价升势尚未被破坏,这意味着期价在整固后依然存在上涨机会。国内市场今日高开后窄幅波动,并于尾盘下滑,主力合约成交量较上一日有所放大,持仓量也较上一交易日有所增加,主力5月合约今日成交放大至19706手,持仓则增加至25728手。

  技术面上的疲弱态势有所改观,但是期价调整目前来看尚不充分,后市可能仍会有个整固过程,短线而言,4845美圆附近支撑作用值得关注,再下则是4680美圆。

  操作上短期抛空需谨慎,待期价整固后可能会存在买入机会。

  『近期豆市影响因素简析』

  目前豆市基本面完全笼罩在利空的阴云之中,鲜有的利多均被阴云遮蔽,不能对行情起到持续的推动作用。面对当前欧亚非的禽流感疫情的不断升级蔓延,预计将会成为主导市场的关键因素,作为投资者可以适当调整欧亚非疫情对盘面影响权重,全面衡量利空作用力量,及时做好多空头寸调整。

  由于疫情不断,严重打击养殖行业。作为饲料蛋白主要供应原料的大豆,消费自然将会下降。大豆需求的下降将不可避免地使本就处在历史高点的美国库存再度改写,其压力不言而喻。今年情况的特殊性,南美大豆自播种以来一直处在生长的理想状态,总体长势良好。同时目前距离南美大豆全面进入收获期已经只有两周左右的时间,即便是旱情,对最终产量的影响已经不大。因此面对今年南美大豆所面临的总体生长情况,投资者不应对南美今年最终产量的丰收再持怀疑的态度,不要寄希望南美干旱而刺激行情走强。

  综合来看,目前禽流感已成为控制市场的主要因素,对市场行情走势的利空作用已经超过库存和南美丰产,作为投资者应对此保持密切关注。在操作上,建议投资者采取空头思维策略。

  国际瞭望

  <美国利率焦点>FED官员认为利率已接近所需水准,但不排除继续升息

  路透华盛顿电---周二公布的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1月31日利率政策会议纪录表明,FED官员认为上月进行的连续第14次升息,已经将借贷成本提高至接近其需要达到的水准;但鉴于通膨面临的风险,他们亦认为不能排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

  会议纪录指出,“尽管按照当前的经济前景,利率看似接近其所需达到的水准,但未来仍可能需进一步升息以限制通膨压力,并使经济达致持续成长且物价稳定双目标所面临的风险保持在大致平衡状态。”

  记录亦称,部分官员认为核心通膨以及通膨预期“稍微”高于期望值。这种说法巩固了市场关于可能需进一步升息的看法。

  “但全体成员一致认为,联邦基金利率的未来走向将更加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可能不再根据以前的把握来预先作出判断。”

  在格林斯潘任最后一天担任FED主席的会议上,FED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高25个基点至4.5%,也是2004年6月以来一连串升息当中的最新一次。

  正如他们在12月中旬会上的表态,决策者认为通膨风险来自两个方面:能源价格可能影响到其它物价,同时经济中备用产能正在减少。

  会议纪录公布后,美国政府公债价格下跌,但美元回吐涨幅。美国主要股指小幅下滑,部分原因是市场担忧利率上升。

  金融市场现预期FED在3月27-28日召开的下一次会议上将再次升息25个基点,年中很可能再升一次。

  “若经济增长放缓,则无需继续升息。但就目前来看,预计市场会认为FED将把利率升向5%。”Advisors Capital Management投资长莱博曼称。

  **通膨压力可能即将显现**

  1月会议纪录显示,部分委员认为经济正在接近尚不会引发通膨的产能水准,上周FED主席贝南克在国会的证词演讲中亦强调了该看法。

  在FED本次会议的几天后,美国政府公布美国1月失业率降至四年半低点4.7%,令金融市场愈发预期FED将进一步升息。

  FED会议纪录显示,决策者已经针对4.9%的12月失业率水准是否暗示充分就业展开了讨论,若充分就业的上限被突破恐将引发和薪资有关的通膨压力。

  “部分与会官员对劳动力市场剩馀劳力的状况,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他们表示。

  会议纪录显示,FED官员将会密切关注找工作的人是否会进一步增加,以缓解就业市场的紧张形势,并关注企业生产力提高的程度,是否足以防止企业加薪的影响转嫁到产品价格层面。

  FED官员认为,企业利润率高企既有可能体现出企业有能力将生产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又有可能减缓通膨风险,化解未来生产成本提高。

  FED官员认为,继去年最后一季经济增长迟缓后,当前一季经济增长将明显反弹。但他们预计,在未来数年中,经济将以更可持续的速度成长。

  尽管核心通膨近期料将增长,但预计长期仍将受控。

  新闻聚焦

  『综合类』深圳市今年将集中力量发展能源 港口等八大产业

  上海2月22日消息:中国深圳市国资国企会议传出消息指,该市今年将集中力量打造能源、港口、机场、水务、公交、燃气、物流和地铁八大产业集团,并要求这八大产业集团在不长的时间内跻身全国前列.中国证券报周三报导称,深能源、深圳机场和盐田港等上市公司将获深圳市政府扶持做大做强.报导并引述深圳市副市长张思平的话指出,深圳机场集团要在五年内跻身全国前五位;港口产业集团将以盐田港为平台,到2010年通过控股和参股经营的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达到约20个;能源产业集团装机容量要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深圳国资委主任郭立民则表示,该市还将推动重点和优势企业上市,对重点上市公司通过注入优质资产实现增发融资;并探索将上市公司市值纳入国资考核指标体系。

  『综合类』央行报告:资源价格扭曲夸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央行发布《200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 资源价格扭曲夸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2月21日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剑指我国资源价格扭曲是导致国际收支失衡,以及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升值压力的主要原因。

  央行指出,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资源价格水平长期偏低,这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粗放型经济增长,而且还导致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扩大了贸易顺差,夸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高达1018.8亿美元,为2004年全年319.8亿美元的3倍多。与此同时,2005年全年的FDI(外商直接投资)为603.25亿美元。

  央行报告分析,由于国内的资源价格被人为地压低,多数资源价格低于国外水平,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显得很“低”。出口产品的价格水平始终保持在全球较低的水平,刺激了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贸易顺差扩大,带来结汇压力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投机资本也会因此迅速流入,造成资本项目顺差,最终带来国际收支失衡和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压力。

  资源价格扭曲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还导致了M2的较快增长。2005年,货币供应量增速基本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于3月达到全年最低水平14%,之后稳步上升,11月增速达到18.3%,是全年最高水平。M2增长较快主要是因为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外汇占款快速增加,居民和企业通过结汇获得大量人民币资金转化为银行存款。

  与此同时,金融体系外汇资产增长较快也导致了存差逐年扩大。1995年之前,我国金融机构一直呈现“贷差”。1995年,我国金融机构开始从贷差转为存差。此后,存差不断扩大,贷存比逐步下降。2005年末金融机构存差达到9.2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2%。分地区看,目前全国各省份均出现存差。

  央行指出,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企业、居民将获得的大量外汇转换为人民币存款,这体现在银行概览上就是资产方的外汇资产增加、负债方的人民币存款增加。由于是以非贷款的形式向居民和企业部门提供资金,因此存差扩大,贷存比下降。

  分析资源价格长期偏低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央行呼吁,下一步有必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清华大学中国和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提高资源价格这种收缩性的改革,应该在经济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实施。我们实际上已经错过一次机会,因为2004年和2005年宏观经济形势很好。

  根据李稻葵的分析,最好在两年半之内完成提价的过程,因为两年半之内

中国经济还是不错的。如果到2008年左右,经济增长率回到6%或者是7%,资源提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比现在调整来得大。

  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全国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上表示,要从五个方面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即全面推进水价改革、积极推进电价改革、完善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全面实现煤炭价格市场化、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

  目前,水价改革已经稳步实施,天然气出厂价格改革方案顺利出台,煤电、煤热价格联动机制也已初步建立。

  『农产品』黑龙江东部玉米市场上周综述及趋势

  一、上周市场综述

  2月12日-2月19日黑龙江东部牡丹江、佳木斯、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所属市县,红兴隆、宝泉岭、建三江、牡丹江农场管理局所属农场中等玉米收购价格(水分26-25%)0.454元-0.46元/斤,比较上周同期价格上升0.15元-0.02元/斤。烘干玉米(水分14%)车板价格1120元/吨,比较上周同期价格上升15元-20元/吨。从上周一开始东部地区天气转暖,气温升高,集贤“丰瑞”集团、桦川“慧汇”酒精厂、双鸭山酒精厂等玉米深加工企业及玉米贸易商开始挂牌大量收购玉米,外省及省内西部地区的部分玉米收购商及深加工企业的收购活动进一步延伸到东部地区,与此同时发往大连、营口等地的玉米车皮也在增加。目前各地玉米收购势头强劲,玉米价格坚挺。由于玉米价格的快速上涨,部分农民及家庭农场惜售心理开始抬头,一些地区玉米收购出现困难,但目前看多数农民及家庭农场对当前玉米市场价格基本认可,上市数量仍在增加,玉米市场购销兴旺的势头仍将持续。

  二、本周市场趋势

  本周各地玉米上市数量持续放大,收购价格稳中趋升。

  『农产品』印度纺织厂积极争取取消超长绒棉进口税

  印度媒体报道,南印度纺织厂协会(SIMA) 说超长绒棉花的进口关税应该被取消。协会会长 Selvaraju 说,为了参与全球竞争,有必要将棉花成本与我们的竞争者拉平。

  印度的超长绒棉花产量大约53万包(170公斤),而消费量超过80万包。由于供量不足,纺织工厂不得不从美国和埃及进口超长绒棉花,进口关税10%。

  Sima 会长说,去年12月超长绒棉花价格飙升,影响了高纱支和特高纱支市场,埃及撤销远期合约使问题进一步恶化。

  他说,印度拥有高纱支品种的规模市场,印度不能因为超长绒棉短缺而错过发展机遇。Selvaraju 先生要求印度联邦纺织部将问题提交中央政府。

  『农产品』06年中国冬小麦产量将达9380万吨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称,2006年中国冬小麦产量预计比上年增长2.7%,达到9380万吨,原因在于天气状况良好以及播种面积增加。分析师称,如果5月份收割期间没有出现大的灾害,那么小麦单产将会高于上年水平。他补充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将在五月份之前调整产量预测数据。 行业官员称,虽然在结束于9月份的市场年度里,小麦供需缺口估计约为300万吨,但是中国今年不可能进口小麦,因为国内小麦库存充足。受政府补贴政策的支持,农户种粮积极性很高,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增长1%,达到了约2165万公顷。

  『工业品』长期合约价格过高令中国买家却步 恐推升

铁矿石现价

  伦敦2月21日消息:Numis Securities分析师梅尔称,面对飞涨的年度合约价格,中国不再续约,恐会令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提高30-40%,从而提高主要铁矿石生产商的获利前景. “中国不愿给不断上涨的长期合约价格买单,力拓和必和必拓可能会提高现货市场铁矿石价格.”梅尔在近期的研究报告中称,在2006年合约第三轮谈判中,中国政府因价格不断上涨,要求其企业拒签合约.这就意味著现货市场更加受依赖,未来几个月现货价可能会提高30-40%.梅尔告诉路透:“这也将意味著这些矿产商的获利会大幅增加.”目前现货市场的价格已较2005年合约价格高出35%左右.他指,煤的价格曾遭遇类似的情况,签订长期合约的落空,导致现货价格飞涨.他补充道:“市场内长期合约的比重由80%骤降至20%,而现货市场价格则突然上涨了三倍.”。

  『工业品』Alcan下属Gove氧化铝精炼厂生产正逐步恢复

  纽约2月20日消息:加拿大铝业(Alcan)下属位于澳大利亚的Gove氧化铝精炼厂已经重启一关闭的锅炉,公司一发言人周一证实。2月14日这200万吨设施一锅炉遇到断电情况,导致该公司宣布所有船货交付不可抗力。公司一发言人说:“上周我们开始逐步恢复全部生产,预计还需要几天时间恢复全部产能。”她还表示公司不可抗力并没有取消。加铝表示,生产所受到的影响很小,公司依然在查找事故的原因。公司宣布不可抗力主要是为了防止生产所受到的影响要超过预期。

  『工业品』全球关于储量数据到底有多重要的争论非常激烈

  伦敦2月21日消息:围绕全球还有多少石油储量,相关各方展开激烈辩论,但关于储量数据到底有多重要的争论,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前者.对生产商、消费者和大型石油公司而言,与其殫精竭虑地测算石油储量的精确数据,还不如却关注开采石油的速度.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前高级管理人员Sadad Husseini说,“未来数年生产能力较储量更为重要.”今年有关全球石油储量计算有误的争论再度浮出水面,因之前一家媒体报导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科威特的实际石油储量最多约为其官方数据的一半,对此科威特没有做出强烈反击.他认为科威特的已探明储量为480亿桶,低于其官方估计值990亿桶.他认为官方数据包括了待探明储量.他表示,沙特阿拉伯探明储量2,627亿桶的估值非常精确. OPEC产油国,无论大小,均存在如何把握储量资源消耗速度的难题,许多成员国都未能使其经济结构多元化. “如果加速消耗储量导致10-15年後产量快速大幅下滑,那么对全球经济而言不是好事.” “另一方面,如果储量30-40年都不予动用,世界将转向其它燃料,剩余的储量可能失去价值.”.国际能源署(IEA)称,消费国亦有类似担心. IEA首席经济学家Fatih Birol说,“对我而言,关键的问题不是储量,而是主要产油国的投资政策.”他说,“如果产油国不投资,它们的储量是10亿桶,20亿桶还是30亿桶都不重要了.”尽管Birol认为储量规模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但是IEA正和其他机构一道争取获得更加透明的数据. 他承认这个任务极为艰巨. “地质学者或其他专家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说,“专家的努力非常重要,但是这需要政治上的意愿.我希望大家明白这种政治意愿的重要性.”政府的政策以及安全问题将大量外国公司挡在了OPEC最大产油国的油田之外.

  **寻求新标准**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是急欲制订能源储量国际标准的机构之一.威石油公司Statoil的勘探生产主管Sigurd Heiberg称,“我认为人们应该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考虑问题.”他还是联合国能源和矿产资源术语协调专家组组长.他称,一开始就拥有尽可能理想的信息,就可以防止石油产量过早见顶回落.“获得油田高回采率的机会已不复存在了.”至今最接近国际公认标准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70年代推出的标准.皇家荷兰/壳牌石油集团和SEC的争端曾引人注目,该公司被迫于2004年1月调降了油气储量预估.该公司股价重挫,壳牌遭到了严厉批评.很多业内公司也认为SEC的规则过于保守.他们表示,SEC的谴责增加了石油公司从银行获得融资进行勘探项目的难度.在壳牌遭到非议之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也遭遇压力,因其很多成员国在1980年代调高了储量预估,当时各成员国产量上限取决于该国石油储量情况. “他们都一致做出了调整.一国出头,其他国家就跟进了,”为中东主要石油公司工作的地质学者坎贝尔称.他也是认为石油产出已经或接近触顶的主要人士. “预估中的可疑储量涉及大约3,000亿桶,”他在谈及OPEC成员国上调储量问题时表示.几乎所有的OPEC成员国都在以最大产能生产石油,因此它们不再担心产量分配方面的竞争.甚至对于那些旨在让股东满意的石油公司来说,石油储量预估都未必非常重要.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的能源顾问普拉斯特称:“从历史上看,重要的是油田的价值.”说的更宽泛更主观一些,储量对于每个人的价值是不同的,可能永远也不会相同.他称:“许多储量掌握在那些有不同优先考虑的人手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