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国储抛糖将抑制当前糖价涨势
节后第一周,郑州白糖期货走出了大起大落的行情。主力605合约在第一个交易日创出6246元/吨的高价后在外盘调整和国内现货价格的回落下展开大幅调整。短短5个交易日上下落差达到770多点。由于节节上涨的糖价正在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2月8日上午,全国几十家大的制糖企业汇集在中国糖业协会,聆听国家有关部门对糖价宏观调控的精神。有关
部委在会上明确表示,本榨季宏观调控的原则是保持糖价的稳定,防止糖价大起大落,使糖市平稳过渡。据悉,在有关部委上报国务院并等待批准的食糖市场调控方案中,将意向增拍100万吨的储备糖和古巴糖。同时,有关部门要求制糖企业和流通企业要顺价销售,不能囤糖。受8日会议和国际原糖市场影响,国内白糖期货延续跌势,现货市场则无人问津。国内各地的食糖批发市场上一时间出现了有价无市甚至无价无市的情况。
从我国糖类供求情况来看,根据相关机构预测,我国糖类消费增长率约3%—7%,预计2006年食糖消费量约1011万—1098万吨。按照国内产糖约950万—1000万吨的预测以及近两个榨季1050万吨正负40万吨的消费量,2005/2006榨季预计食糖供求缺口在100万吨左右。
而步入2005/2006榨季后,由于两节来临糖厂开榨推迟,食糖市场青黄不接,造成供给紧张,拉动了糖价的上涨。中国糖业协会商业会员座谈会8日在北京召开。据悉,由于各主产区蔗糖分情况下降严重,2005/06榨季全国的产量预计在880--950万吨之间,取中间值920万吨比较有可能。与南京会议上的970万吨的预估数据相比,将减少55万吨左右。06年192万吨进口糖指标已经用完,按照920万吨的产糖量计算,全国总的可供应量为1070万吨。06年的消费量预计在1000万吨左右。产销大体平衡。
从公布的元月末全国食糖产销进度来看,1月份的涨势又猛又快
,但它的产销率并不高,全国总的产销率仅达到60.7%,比12月末的销糖率70.8%少了10.%左右,广西产糖“老大哥”的元月末的销糖率也不尽如人意,仅为62.6%,比12月末销糖率的81.20%少了18.60%。由此看来,二月末的销糖率可能还要再下一个台阶。
目前市场上除了全球糖需求量增加之外,谈论的最多的就是关于国储抛糖的话题了。有人把这次抛售和前不久国储在LME抛铜对比,认为这次抛糖并不能抑制当前糖价,反而可能引发糖价的新一轮上涨。姑且不论这种看法的正确与否。但从国储此次抛售的决心和力度来看,是前几次所不能比的。其一,此次抛售是在国内,显示的是国家意志和平抑物价的决心,而不是在国外市场建立没有实盘的空头头寸。其二,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06年度国内糖的产销需求基本可以达到供需平衡状态,供需缺口并未象市场预计的那样大。只要国内供应缺口不大,糖价上涨的根基就并不牢固。其三,国内糖价主要是跟着国外走,但节前以及节后走势振荡幅度明显大于外盘,说明短线投机资金在里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除了国内甘蔗减产等一些基本层面的原因外,一些
糖厂囤积居奇、国际期货市场炒作更是造成糖价短期飞速上扬的“祸端”。期价短期涨幅过大,与现货的价差吸引实盘入市抛售,将会对短期糖价的上扬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现在国际糖价在经历了前期大幅上涨之后,短期调整迹象明显。随着4月份榨季的结束,大量糖源将陆续上市,而5,6月份是消费淡季,短期供应压力也会对国内糖价形成打压。
目前高糖价已经使得众多的小型糖果企业停产观望,而中大型糖果企业在目前价位已经无钱可赚。如果糖价持续上涨,必然会给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赚钱的是部分糖厂和投机商,
吃亏的是整个行业和老百姓。近期,不断蹿升的糖价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开始采取措施平抑价格,如海关已经放松了部分原糖进口,国家储备糖也拿出了一部分支援市场。随着进口糖的到岸,国内糖价应该在2月底、3月初的时候出现稳定。
从技术上看,白糖605合约的周线已经出现了乌云盖顶形态,而且几乎将整个前周的周阳线全部吞吃,技术性调整的迹象十分明显。若在此点位继续继续看多风险很大,至少多单应平仓出局。而日线上在连续两个涨停后接着连续两个跌停,短线有作头的迹象,6000元一线的向下缺口并未完全回补,说明走势趋弱。
虽然国际糖价炒做如火如荼,但任何趋势都有它相反的一面,物极必反,向一个方向走得过远必然要被拉回。供需决定价格走势,在国内糖源供给基本可满足年度需要的前提下,糖价再次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目前糖价基本有望在5000元一线上下振荡,短线过度追空和追高都不可取,价格呈宽幅振荡的可能性较大。
鑫国联期货 李俊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