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能源安全:中国不相信国际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 15:4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赵忆宁 欧洲报道

  “市场至上”推崇者或者能源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力图劝说中国认识到,保证能源安全要“相信国际石油市场”。

  于是,中国开始试探“自由、透明的国际石油市场”。

  但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收购要约:以18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第9大石油公司——优尼科石油公司全部流通股,最终却败给报价低于其9%的竞争对手雪佛龙而宣布退出竞购。

  同时,中国对石油的追求是否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争论,被推到了令人瞩目的前台。

  美国“双重标准”的行为再清楚不过地转递给中国的信息是:中国获得国际石油也许不能通过市场保证,也许不能留给市场解决。

  优尼科打碎中国“市场梦”

  优尼科事件引发了各方的争议。

  美国《新闻周刊》杂志称威胁论是“过虑”,《华尔街日报》说:“一家中国的石油公司要购买美国的公司是一种进步的表现,而不应该引起担忧。”

  “但是在石油供应短缺的时期,当油价达到60美元一桶的历史价位,一家中国公司试图购买美国

能源的一部分,就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了。”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执行主任盖尔·拉夫特博士在美中经济安全委员会作证时说。

  在美国,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未来的能源和经济安全的严肃认真的讨论。

  “我们急迫地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能源战略,来应对中国的能源需求,但是这一战略不能基于阻挠中国寻求其石油来源渠道。”盖尔·拉夫特博士说。

  对中海油而言,“虽然自由贸易的规则是西方国家制定的,但即使你完全按照他的游戏规则去做,当他感到利益受到威胁时,他随时也可以改变规则,公开地实行双重标准。”中海油总裁傅成玉说。

  如果看看美国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的能源专家杰瑞·泰勒,于2005年7月,在CNN 关于优尼科事件的对话(见链接),就会了解 “自由主义市场哲学”在意识形态下如蝉翼般单薄。得出的结论是:不能确定美国是否可以依靠全球市场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但是中国不能。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再次凸现美国高调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警惕,抹掉所推崇的世界自由市场修辞,不惜受到世界舆论的指责用政治干涉商业交易,如果站在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这也是“国家安全”意识与“反和平演变”的行为,并不难理解。

  关键是中国的下一步在哪里?

  中国不相信能源市场?

  一般来说,全球石油市场被定义为“获得”石油的途径,而通过国与国,或者国有石油公司与国有石油公司之间的关系寻求“股份油”份额,被称作“拥有”。

  虽然目前中国仍然依靠市场来获得大部分的石油进口,但面对国际石油市场贸易与合同方式的改变,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紧密相连,特别是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的兴起,随着中国进口石油的增大,对可获得性和可靠性的关注都与中国对石油进口可支付性的感知联系在一起。

  虽然中国可以通过市场“获得”1.23亿吨石油,其中的86%是按现货市场价格交易的,但在中国没有自己的或者参与石油期货市场的情况下,无法对冲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更不用说利用其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重要市场力量了。伴随着油价上涨,中国有着越来越不确定的可支付危机。

  以2004年每天进口240万桶石油计算,每桶

石油价格上涨1美元就意味着每年多支付8.76亿美元。而当年年初油价价位在30美元左右,到7月份油价已经上升到50美元,年底回归到46美元左右。1-7月份的价差有20美元左右。而200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只有320亿美元。毫无疑问,油价更大范围的价格上涨将明显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将增加国家外汇储备的流出,从而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显然,单独依靠市场既不能保证以可接受的价格“获得”,也加大了可支付性的风险。而通过与主要生产者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协定,可以大大减少“获得”的成本:假设“股份油”每桶的平均价格为10-15美元一桶,不仅确保分成供应,而且大大减少受制于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风险。

  对于中国的做法,国际上一些学者认为“获得”比“拥有”更重要。

  无论是否愿意,石油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中的高度政治化的问题。喧嚣的优尼科投标挫败正在强化着一种观念,能源安全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留给市场来解决: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中国只是被动的买家而无任何发言权,甚至还不如小小的新加坡,世界石油市场并不完全从属于自由的市场力量,中国获取国际石油并不能通过市场来保证。

  世界石油市场“获得”之路走不通,只能另辟蹊径寻求“拥有”。中国与美国相比至少有一点占有明显优势,那就是中国与几乎所有产油国都有良好的关系,中国所提倡的不干涉内政、不涉及意识形态的外交方针广泛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肯定,更不会因意识形态分歧而导致能源合作破裂。这是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奉行温和的外交政策、在国际经贸交往中恪守平等互利原则的结果。

  中国相信发展与能源生产国的特殊关系保证可靠的进口石油。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中国的石油公司,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北美洲,即便是“高风险”的能源投资。中国把注意力集中于那些西方资本不是特别密集,或者西方的影响力比较弱的地区。

  随着中国货币最近的升值以及不断增长的经济,中国已经具备了获取更多国外石油资产的资金和技术。

  根据埃克森的分析,非OPEC国家的生产在5年左右内将会下降,而OPEC国家的生产依然强劲。因此,OPEC在整张饼中的份额将增加,再加上他们对市场的控制,到2030年,他们将控制世界上90%以上的石油储藏,以及60%以上的生产。显然,那些与OPEC国家关系紧密的国家将会享受战略优势。

  虽然石油是一种可替代的商品,它的价格和供应水平由世界市场所决定,但是拥有石油资源和与拥有石油的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无疑会给中国带来可观的优势。

  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中的九家公司是政府拥有,而不是公开交易的公司,他们合计拥有超过世界石油储量的75%。“如果美国与主要的OPEC石油生产国的关系,如委内瑞拉和伊朗,继续恶化,而中国继续与他们交好,OPEC的石油将会更加对中国市场开放,而美国的石油供应将进一步受到影响。”盖尔·拉夫特这样认为。

  ·链接·CNN对话杰瑞·泰勒

  杰瑞:优尼科在国际市场中只能算个微不足道的玩家,它仅提供1%的美国原油供应,且2/3的财产在东亚。这样做的结果(并购)只是取代原来供应商给中国的供货,或者供应商的石油将回到世界市场,美国的供应也不会受到影响。

  主持人:您不认为优尼科足够大,尽管它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拥有对于美国国际利益至关重要的稀缺资源?

  杰瑞:不,我不同意。如果你想要稀缺资源,不需要买下优尼科,你可以直接登录www.rarearthmagnet.com,你想要什么他们都会卖给你,对他们没有什么稀有的东西,只要价格是最高的。中国和美国在廉价能源上的利益是相同的。两个国家都是石油净进口国,因此提高油价或者减少市场上的原油不符合任何一国的利益。

  主持人:比如说中国要收购埃克森,您没有意见么?

  杰瑞:一点都没有。

  主持人:

雪佛龙呢?

  杰瑞:也没有。只要他们有生产的动机,我们只关心这个。

  主持人:那么您认为这是一种自由交易哲学么?我在试图理解为什么自由主义者认为这样的交易没有问题?

  杰瑞:我的主要观点是世界石油市场的运作方式决定了只要原油在生产,无论谁拥有原油,无论原油到哪里去,都不会对油价造成影响。这是一个大的全球市场。

  主持人:这么说吧,您的关于自由市场的观点有个小问题:自由市场经济是由民主制度保障的,中国恰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海油是一家由国有控股70%的公司,您的自由主义观点对此怎么看?

  杰瑞:我不确定您说“自由主义观点对此怎么看” 是什么意思,不过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法国的经济比中国更具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还是个挺自由的市场经济。

  你可以看看这些数字,美国公司在中国拥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雇佣35万余人;而中国公司在美国仅有80亿美元资产,所以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还是相当自由的。

  主持人:但中国公司正在试图收购美国公司100%的股份,而这在他们国内的能源板块是禁止的。

  杰瑞: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收购美国公司后拥有美国28%的炼油厂,但迄今为止,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我的意思是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事情,外国公司收购我们的石油公司的事情很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