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盛为民:生产企业过度参与期货推高铜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02:57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陈姗姗 发自北京

  虽然近几天国内、国外期铜出现技术性修正,但是铜价仍处在高位,金属分析师盛为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铜价长期处于高位,主要是由于资源的匮乏和需求的持续旺盛所致,而生产企业在期货市场上过度热情的参与,也推高了铜价。

  在本周之前,铜价已经经历了长期的持续上涨,而从14日开始,全球期铜价格开始出现下跌。盛为民认为,除了受伦敦矿业股下跌以及众多基金做空的影响,这轮铜价的下跌更多的还是市场节奏的问题,与2月份时的一次下跌原因基本相同,是持续疯涨后的理性回调。

  而对于铜价的高位上涨,盛为民还是归结为铜资源的紧缺,尤其是以中国为首的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四国。“中国本身的铜矿贫瘠,目前只有200多万吨的冶炼能力,去年一年就净进口铜120万吨,据测算,这种缺口在2010年可能会放大到350万吨。”

  目前,中国的铜需求量已经占全球需求量的25%(前几年只有12%),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铜需求量占全球需求量的比例将上升到30%~33%。盛为民认为,这波铜价上涨的牛市与历史上的牛市不同之处,就在于背后的中国因素。只要这种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没有解决,铜价在长期看来还是会高位运行。投资者和用户应该有5~10年的牛市准备。

  不过,盛为民也透露,与铝行业不同的是,一些铜的生产企业出于套期保值锁定利润而过分参与铜期货,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铜价的不断攀升。

  目前在中国,铜现货进口贸易的定价是参照伦敦期货市场的现货报价和期货报价,而国内的铜现货贸易的报价也是参照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报价,因此,铜现货价格就与期货价格有密切的联系甚至联动。

  而国内铜生产企业为了锁定利润,也参与了国内的铜期货交易,但并没有按照生产多少、保值多少的一般原则,而是在价格疯涨的刺激下保值超出了生产的数量,这样,造成一些铜生产企业之后因为无法交割不得不去市场上买铜补仓,从一定程度上又推高了市场上的铜价。据透露,国内一家著名的铜生产企业,就是在套期保值上亏损的同时,而现货市场上大赚。

  对此,盛为民建议,铜生产企业和用户都应该持平和的心态,生产商生产多少,保值多少,用户用多少,买多少;另外,也应该尽快寻找更多铜替代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