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大豆相关国家政策和地方性法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15:01 华夏期货

  各种政策和法规可区分为主产国政策、主要消费国政策、国内政策和国内主产区政策。

  1)主产国政策 美国是世界大豆的主产国,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50% 以上,美国农业政策是影响大豆供应的一项重要的政策。1996年,美国开始实施《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该法案对美国大豆生产具有长期的影响。1996年农业法案有两大突出的特点:一是改变原来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实施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政策,即价格补贴改为收入补贴;二是增加了农民的种植自由度和弹性种植面积。这一系列使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更为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政策,也使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易变更富于弹性。美国农民开始改变生产模式,根据市场的需求,改种更加有利可图的作物。例如:由于1996年大豆价格和需求的不断上升,1997年美国农场主们播种大豆7085万亩,比上年增加10%。

  2)主要进口国政策 欧共体是世界大豆的主要进口地区,其进口量约占全球贸易的50%。这些国家的农业政策、 进口政策和食品健康安全方面的政策对全球大豆贸易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九十年代以来,欧洲国家的绿色和平运动和其它各类组织非常活跃,这些组织要求美国出口欧共体的大豆分离出“基因改良型”大豆,并对“基因改良型”大豆贴上标签。这些组织的建议特别得到德国媒体和消费者的赞同。一旦这些建议得到国政府和欧共体其它国家的同意,那末这将对美国大豆出口带来不利的影响。

  3)国内政策_ 目前,国家即将出口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这一重要政策,这一政策将对大连大豆的期货价格产生影响。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国家继续对粮食收购实行保护制度。1997年东北地区大豆的收购保护价是2120元/吨,根据目前的物价走势,今年的收购保护价将很难超过去年的价格水平。收购保护价的确定原则是根据农民的生产成本和一定的纯收益来确定。二是定购粮收购价格将由各省、市区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但不得低于收购保护价。三是国家将利用囤积和抛售储备粮以及调节进出口来对粮价进行

宏观调控,这样,大豆期价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一个相对确定的范围内。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将有助于完善粮食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也有利于粮食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4)国内主产区政策_ 1994年11月,大豆主产省黑龙江决定实施大豆加工增值战略,1995年严禁大豆出省,这一举措造成了大豆供应的地区性紧张,推动了销区价格上浮。随着全国性大市场的进一步建立,一些旨在地区封锁、地方保护的政策逐步消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