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燃料油现货品种介绍及现货市场概况(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14:11 华夏期货

  第四部分 国际燃料油市场基本情况

  引言

  作为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最后一道产品,燃料油的价值量一般较低。当石油价格低廉时,燃料油一度是发达国家消费量最大的油品。例如英国1973年的燃料油消费量占石油消费总量的36.6%,比当年消费的汽柴油总量还多,日本1970年燃料油消费所占的比例更是高达56.5%。

  在两次石油危机(1973—1974年、1979—1980年)之后,西方发达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促使其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由于燃料油的可替代性,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发达国家的燃料油消费量自1973年以后都有显著下降,例如,美国1998年燃料油的消费量为4480万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5.3%,比1973年下降了11000万吨,降低了14个百分点;日本1998年的燃料油消费量为5125万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20.7%,比1973年下降了8990万吨,降低了28个百分点。

  1986年油价暴跌之后,世界石油市场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油价的变化较为平缓,北美、欧洲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燃料油消费量仍在逐年下降。但是,亚太地区很多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燃料油消费量有缓慢增加。2002年世界燃料油需求5.48亿吨,供应6.01亿吨,过剩5346万吨。

  二、世界燃料油市场供需现状

  表1 世界燃料油市场供需状况

  世界供应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北美   5168  5380  4644

  拉美   7050  7170  7133

  西欧   11451 11297  11105

  中东欧  1210  1336  1099

  前苏联  7498  8064  8682

  亚太   16336 15541  15213

  中东   9357  9075  8800

  非洲   3560  3481  3464

  世界合计 61528 61345  60140

  世界需求

  北美   6365  5884  4901

  拉美   5732  5515  4906

  西欧   10465 10678  11097

  中东欧  1251  1227  1228

  前苏联  4832  4576  4563

  亚太   19393 18561  18340

  中东   7046  7178  7156

  非洲   2607  2595  2605

  世界合计 57691 56214  54794

  平衡(供-需)

  北美   -1197 -504  -257

  拉美   1318  1655  2227

  西欧   985   619   8

  中东欧  -41   109  -129

  前苏联  2665  3488  4119

  亚太   -3057 -3020 -3127

  中东   2312  1898  1645

  非洲   852   886  859

  世界合计 3837  5131  5346

  供应方面来看,近三年全球各地除前苏联地区以外,燃料油供应都呈下降趋势,其中以北美下降的速度最快。2002年世界燃料油供应量为6.01亿吨,较上年减少1205万吨,同比减少1.96%。北美燃料油供应较上年下降了736万吨。

  由于前苏联地区已经连续数年实现经济增长,并且主要依靠能源工业拉动,因此前苏联地区燃料油供应近年来大幅上升,2002年前苏联地区燃料油供应较上年增长了618万吨。

  2000年以来,世界燃料油需求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约1400万吨.美洲大陆需求下降最为明显。2002年世界燃料油消费量约5.48亿吨,比上年减少1420万吨,同比下降2.5%。其中北美需求下降了983万吨,南美需求下降了609万吨;而西欧需求增长409万吨;其他地区需求都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都有所减缓。

  综合来看,世界燃料油供过于求。2002年世界燃料油供应过剩5346万吨,但是从地区平衡来看,亚太和北美需求短缺,需要从其它地区大量进口;前苏联、拉美和中东地区有较大的燃料油过剩。

  2002年亚太地区需求缺口高达3127万吨;北美由于需求下降较快,缺口逐渐减小,已经从2000年的1197万吨减少到2002年的257万吨。前苏联、拉美和中东地区有较大的燃料油外供能力,其中前苏联地区2002年燃料油外供能力高达4119万吨,中东和拉美也分别有2000万吨级的外供能力。

  预计未来几年中,亚太地区仍将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同时前苏联地区尽管供应能力下降,但是外供能力依然是世界各地区中最大的,几乎和亚太区的需求缺口相当。此外,非洲也有约2200万吨的燃料油过剩。未来几年亚太地区仍将是世界燃料油贸易最活跃的地区,新加坡作为国际石油贸易及石油中转的一个中心,仍会有较大量的燃料油转口。

  三、新加坡燃料油市场概况

  新加坡是世界石油交易中心之一,新加坡燃料油市场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传统的现货市场,二是普氏(PLATTS)公开市场,三是纸货市场。

  1。传统的现货市场

  传统的现货市场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进行燃料油现货买卖的市场,市场规模大约在每年3000-4000万吨左右。

  2。普氏(PLATTS)公开市场

  普氏(PLATTS)公开市场是指每天下午5:00-5:30在普氏公开报价系统(PAGE 190)上进行公开现货交易的市场,该市场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进行燃料油实货的交割,而主要是为了形成当天的市场价格,起到发现价格的作用。该市场的运作是由各油品公司的交易员于每天下午5:00-5:30在普氏的公开电子交易平台上报出该公司的买卖意向,并通过网络显示在所有油公司的电脑显示屏上。当日5:30以后,普氏的编辑根据当日该系统上成交的燃料油的数量和价格,根据一定的方法估算处理后公布出一个当日的燃料油价格。如果当天在该系统上没有成交,那么普氏的编辑会根据买卖双方的报价估算并公布一个价格作为当日的结算价格。目前普氏(PLATTS)公开市场每年的交易量大约在600-1000万吨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普氏每天公布的价格并不是当天装船的燃料油的现货价格,而是15天后交货的价格。因为根据亚洲地区的贸易习惯,大多数公司都倾向于提前买货,而卖方也倾向于提前卖货,结果大多数的实货交割都集中在15-30天这个时间段上。

  3。纸货市场(Paper Market)

  新加坡纸货市场大致形成于1995年前后,从属性上讲是属于衍生品市场,但它是OTC市场,而不是交易所场内市场。纸货市场的交易品种主要有石脑油、汽油、柴油、航煤和燃料油。目前新加坡燃料油纸货市场的市场规模大约是现货市场的三倍以上,也就是每年成交1亿吨左右,其中80%左右是投机交易,20%左右是保值交易。

  纸货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以下几类: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石油贸易商、终端用户。

  纸货市场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避险的场所,它的交易对象是标准合约,合约的期限最长可达三年,每手合约的数量为5000吨,合约到期后不进行实物交割,而是进行现金结算,结算价采用普氏公开市场最近一个月的加权平均价,经纪商每吨收取7美分即每手收取350美元的佣金。由于是一个OTC市场,纸货市场的交易通常是一种信用交易,履约担保完全依赖于成交双方的信誉,这要求参与纸货市场交易的公司都是国际知名、信誉良好的大公司。我国国内企业只有中化、中联油、中联化、中航油等少数几家大公司能够在新加坡纸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绝大多数经营燃料油的中小企业只能通过种种渠道,经过二级代理或三级代理在纸货市场上进行避险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纸货市场上的交易是信用交易,但市场几乎没有出现过违约现象,因为一个公司一旦违约,必定成为第二天当地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这在当地是一个非常大的事件,今后不可能再有任何其他公司同该公司做交易。

  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的燃料油贸易商为了稳健的进行国际采购,大都委托境外代理商进行新加坡燃料油纸货交易。据统计,我国国内企业的交易量占新加坡纸货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尽管市场需求和实际交易量很大,但由于受到国家政策限制,这类交易目前还处于灰色地带,除极少数具有合法资质的大公司外,大多是在幕后通过不同方式委托代理商转手操作,很多时候甚至要购买黑市外汇进行交易,交易的公开性和交易信息获取的平等性得不到保证,因而总体上保值效果不佳,对新加坡市场的影响力也较小。

  第五部分 中国燃料油市场基本情况

  一、引言

  燃料油是目前我国石油及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品种。在2001年10月15日国家计委公布的新的石油定价办法中,正式放开燃料油的价格,燃料油的流通和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产品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燃料油的进出口配额,实行进口自动许可管理,我国燃料油市场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

  二、我国燃料油市场供应情况

  在目前我国燃料油资源的供应总量中,进口资源大约占到50%以上。从1995年到2003年,我国石化行业原油加工量从1995年的1.3亿吨增长至2003年的2.5亿吨,但国内炼厂燃料油产量逐年下降,已由1990年的3268万吨减少到2003年的2004万吨,减少了38.68%,而燃料油进口却增势迅猛,进口量由65万吨一直增加到2003年的2378万吨,增长了近36倍,占据了国内燃料油市场的半壁以上江山。

  1、我国燃料油生产情况

  我国燃料油主要由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生产,少量为地方炼厂生产。2003年全国燃料油产量为2004万吨。从燃料油生产地域来看,明显呈现地区集中的态势,华东和东北地区的产量远远大于其他地区。国内炼厂为了提高石油加工的经济效益,在加工过程中一直采用深拔、掺渣等工艺减少渣油和燃料油的产量,提高轻油收率。同时由于重油催化裂化、渣油加氢等重油深度加工技术的发展,也为原油深度加工提供了可能,加之近年来加工的进口轻质油品较多,也促进了国内炼厂产品结构的轻质化。上述几点原因造成90年代以来国内燃料油产量的不断下降。

  2、我国燃料油进出口情况

  由于国产燃料油数量急剧减少,而缺少能源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对燃料油需求不断上升,因此国内燃料油的供应缺口不断加大,我国燃料油供应越来越依赖进口,目前燃料油已成为除原油以外进口量最大的石油产品。进口燃料油的品种中高硫燃料油大约占80%,中低硫燃料油大约占20%。从进口来源地来看,我国的进口燃料油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其中80%以上的进口来自韩国、新加坡和俄罗斯。近几年韩国取代新加坡成为我国燃料油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但近年由于俄罗斯燃料油质优价廉,进口量在不断攀升。2003年从韩国进口燃料油609万吨,来自俄罗斯的进口比2001年上升了188万吨,达到474万吨。与此同时,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一直作为我国燃料油主要供应来源的新加坡进口数量有所减少,所占比例由1995年的62.1%最低时下降到2000年的12.4%,只是在最近几年略有恢复,2003年从新加坡进口了495万吨。在进口环节的税收方面,进口燃料油的关税为6%,增殖税为17%,综合税率为24.02%。

  三、我国燃料油市场消费与需求情况

  2002年我国燃料油表观消费量3437万吨,历年燃料油消费变化不大,但2003年我国燃料油的消费量增长较快,当年的燃料油消费量在4400万吨左右。

  我国燃料油消费的主要方式是以燃烧加热为主,少量用于制气原料,具有较强的节约和替代潜力。从我国石油供需情况看,工业用油占石油消费量的一半,其中燃料油又占工业用油的35%,因此,我国减少工业用油的重点将放在燃料油替代方面,是缓解我国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燃料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发电、交通运输、冶金、化工、轻工等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的用量最大,占消费总量的32%;其次是石化行业,主要用于化肥原料和石化企业的燃料,占消费总量的25%;再次是交通运输行业,主要是船舶燃料,占消费总量的22%;近年来需求增加最多的是建材和轻工行业(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器皿、建筑及生活陶瓷等制造企业),占消费总量的14%。其他部门的燃料油消费占全部消费量的比例变化不大。

  各行业燃料油的主要用途如下:

  ●电力行业的燃料油消费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燃油发电、供热机组,二是燃煤机组的点火,助燃和稳燃用油。

  ●石油化工行业的燃料油使用主要在自备电厂的发电、油田生活采暖、炼油厂生产工艺用热、化肥厂生产用原料和燃料以及其他化工生产。

  ●建材行业消耗的燃料油主要用于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随着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一部分高档产品生产将会逐步转向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为燃料。

  ●钢铁行业消费的燃料油主要用于加热炉、自备电厂发电供热和耐火材料等方面。

  ●化工行业耗油主要用于化肥、炭黑、原油加工和化学品生产供热。

  我国燃料油的主要消费地区集中在华南、华东地区,占全国消费总量的71%左右。

  在我国燃料油市场中,广东省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广东省是全国燃料油需求量最大的省份,近几年全省的燃料油需求均保持在1,000万吨/年以上的水平,占全国燃料油总需求量的1/4到1/3。在进口方面,历年广东省的燃料油进口占全国进口量的比例在50-80%之间,进口燃料油是广东市场供应的主要渠道。

  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升的影响,燃料油价格也随之上涨。2003年广东口岸进口燃料油的平均价格为184美元/吨,比2002年的159美元/吨价格上涨了16.1%。燃料油进口主要产地为新加坡、韩国和俄罗斯。2003年广东口岸分别自新加坡、韩国进口燃料油462.5万吨、321.8万吨,分别增长33.8%、7.3%;从俄罗斯进口255.1万吨,下降18.4%,自上述国家的进口量合计为1039.4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6.1%。

  广东省内具有燃料油经营资格的贸易公司有数百家,此外还有大量的燃料油终端用户。从事燃料油贸易的公司组成形形色色,数目众多,国家、集体、私人公司互相竞争,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在燃料油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广东燃料油市场是一个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

  四、燃料油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特点

  燃料油是原油的下游产品,因此燃料油的价格走势与原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我们对2001-2003年间纽约商品交易所WTI

原油期货和新加坡燃料油现货市场180CST高硫燃料油的价格走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二者的价格相关性高达94.09%。

  在石油燃料中,燃料油是一个小品种,它的供需状况受原油价格、国家政策、炼油装置开工、原油加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长期预测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变化更难把握。与原油一样,燃料油市场的特点是价格波动非常剧烈。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权威的燃料油基准价格,而国内燃料油价格与新加坡市场基本接轨,因此我们以新加坡燃料油市场的180CST高硫燃料油为例,对近两年来燃料油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加以说明。如下图所示,2001年11月份FOB新加坡现货价格为每吨96美元左右,仅仅在13个月以后的2003年2月价格就上涨到210美元/吨,价格上涨幅度为118%。

  图2 新加坡交货的180CST高硫燃料油价格走势图

   燃料油现货品种介绍及现货市场概况(2)

新加坡交货的180CST高硫燃料油价格走势图(资料来源:路透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1.5-2003.10)

  

  正因为燃料油的价格波动是如此剧烈,市场产生了对规避燃料油价格风险的强烈需求,这对于燃料油期货上市后的交易活跃是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由于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相关的避险工具,因此国内的燃料油经营企业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在新加坡燃料油纸货市场上从事避险交易,并且在交易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据市场人士介绍,目前新加坡燃料油纸货市场上约1/3-1/2的交易量来自于中国内地。以上为燃料油期货的成功推出打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第六部分 相关统计数据

  表1 世界及各主要地区与国家石油产量统计(万吨)

   燃料油现货品种介绍及现货市场概况(2)

世界及各主要地区与国家石油产量统计表(来源:华夏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表2 全国5-7#燃料油进出口分国家和地区统计(吨)

   燃料油现货品种介绍及现货市场概况(2)

全国5-7#燃料油进出口分国家和地区统计表(来源:华夏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上一页] [1] [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