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货新手 > 正文
 

写在新浪连载之前:关于谁是赢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13:35 新浪财经

  首先,谢谢新浪网财经版能够登载我的期货小说《谁是赢家》,希望本书能给读者一些愉悦和收益,达成我写作时追求的目标:让她成为文学的期货手册;真实的期货年鉴;热烈的期货颂歌。

  同时,也借这个机会给许多读过本书并提出一些问题的读者以回复。

  曾经,日子过得好寂寞,好寂寞,那时,期货市场冷清得象没落后门可罗雀的官宦人家,如《股票作手回忆录》中的主人翁利文斯顿所形容的那样:“是连臭鼬鼠都放不出臭味的市场。”艰难的日子让所有经历过期货市场辉煌时期的人们,都感到沉闷得难以呼吸。

  然而,正如世道发展的天理所揭示的那样:上帝在此处关上一道门,一定会在另一处为你开启一扇窗。寂寞的日子里,总有许多“人和事”在夜深人静之际来扣响你连自己都无法洞开的心灵之门。

  于是,那些在忙碌的日子里已随风而去的记忆,那些曾激动过我和许多人的期市经历,在无数次模糊过我的双眼后,跳进了《谁是赢家》的字里行间。

  当然,最初脑海里只是一场场气势恢宏的大战场面和片断,其间的欢乐与痛苦也只是很感性地沉在心海的下面,但随着这些片断和感受的衔接,我开始了所有事情前因后果的探寻和思考,渐渐地,思路清晰起来————

  于是,有了三条人物线索:乔和平,代表着具有传统的人文思想、以讲信义为做事原则的一拨儿;季德军,代表着中国最早从理论上接触到市场经济,敢于直面新经济的一拨儿;刘燕,则是一大批在期市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的代表。

  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在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期货市场中,必定会有自己不同的命运。乔和平这个人物的悲剧性,难道不是历代沉戟沙场的英雄的悲剧?季德军的理性特点,不也正是许多很快适应了市场经济游戏规则而在当今社会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的特点?刘燕坚守期市的选择,又何尝不是无数从各个视角看过期市沉浮仍不思悔改的年轻人的选择?还有华俊达,还有肖蒙蒙,还有郭浩,他们都使期货市场熠熠生辉。

  因为有了中国历史上“计划”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样的背景,因为有了经历各异,个性各异的人物,期市便演绎了“计划外”的许多故事,于是一桩桩一件件惊心动魄的“风险事件”便将中国的“计划转向”推向了真正的“市场化转向”。如果说新中国的成立是平津、淮海、辽沈三大战役最后打下的话,那么,中国的市场经济就是由股市、期市、国企改制来奠定的。所以,中国期市的那些“风险事件”,均有其沉甸甸的历史定位。记录它们,是我的责任,以文学的形式在悄然无声之中记录它们,是我以自己的棉薄之力,让它们在“圈外”更大的范围中发挥应有的认知功效的一种努力,算是节约认知成本的一种方式吧。

  为什么,投资市场有无数的失败甚至重创,仍有无数投资者前赴后继地投身于它?我想,是因为这中间有无数的智慧结晶,这令投资市场魅力无穷!

  当我描写着一次次遐尔闻名的期市战役时,其实是在品味其间一樽樽醉人的智慧之浆,迷恋着其间一束束智慧之光。这些智慧是足以创造人类所追寻的一切的。就在一天前,我刚读到“中期成立保险公司,金融控股梦插上双翅”和“不做期货是傻子,胡做期货是疯子”。这些,都是投资市场的智慧之果。

  半年多来,关于《谁是赢家》我听到很多评论,正面的就不说了,主要的反面意见是:未能真实地反映期货市场的现实,有很多黑暗面被掩盖了。我反思后想说:这一方面是由于我所获得的素材有限,更主要的是思想方法的问题,我一直是个认知意识非常正面的人,经常都只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在经历了许多伤痛后倒下。对此,我内心甚至感到非常庆幸。

  但这绝不是说我会对阴暗面视而不见,相反,当我因该书的出版而结识了曾经仰慕的一些书中原形并有了沟通后,深感自己写的故事和现实的深刻相比,真的太浅太浅。

  我会力争在下一步的电视剧本改编中去完善。

  最让我欣慰的,是那些和我一样在苏州期货市场度过了许多日子的朋友们读了本书后反馈的信息,这些信息总是让我热泪盈眶,无论过去和他们是否相识,《谁是赢家》将我们连在了一起,对他们,我内心里有一种非常非常亲切的感觉。听说很多朋友在书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高高兴兴地去“对号入座”。其实,我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他们真的好象一直陪伴着我,我书中所有人物的名字都取自于他们之中某个人名字的一个字或一个谐音。

  还听说,已有人在策划当年苏州市场期货人的大聚会,我好感动!好期盼!不用问这些策划人是谁,他们的行动本身就已说明,他们一定是任何团队中都不可或缺的领袖人物。最最衷心地感谢他们!

  本书的写作历时两年,那时,我女儿正在离家较远的少年宫参加少儿合唱团的训练,为了节约时间,逢到此时,我就到附近的一家“德克士炸鸡店”要一份饮料,以此占位两小时来写作。本书30万字,几乎有一半是在那里完成的。也是在那时,我懂得了,人为何能在闹中取静:只要你的心专注于某件事,所有的嘈杂便都不属于你。

  我虽从小爱好文学,但这是第一次写长篇小说,完全没有章法,一稿出来只有18万字,拿着它,我竟然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好在幸运地联系到了很多很多年没见过面了的谭力。他还和当初认识时一样和善而机敏,没有一点大作家的架子。他对一稿说了些鼓励的话外,几乎全是批评的,但在他关于“结构、人物、情节”等等的训导下,几乎就在当时,许多生活中的人和事仿佛被他点化了一般,全都生动地冲进了我的脑海,我生怕那些感觉会消失,立刻投入到急迫的改写中,二稿用了不长的时间,就已经使书稿焕然一新,再回头看一稿,甚至连提纲都不是了。在此,我要感谢谭力,他不仅是作家,还是很巧妙的教育家,给了我很好的思路引领。

  书的出版,也是谭力推荐给人民中国出版社的岳晓春编辑的,这书象是接力棒,岳编辑她接下后,便为之操尽了心。因为我是无名作者,书的内容又较冷门,很难有出版社乐意接受,而我又固执地坚守着“决不自费出书”的原则,因为我认为自费意味着没得到认可,不能堂而皇之地走进新华书店。可见我头脑里的“计划经济”的东西还是根深蒂固的。

  2004年5月,《谁是赢家》终于面世了,拿到书的第一个月,她就一直在我的枕边,我几乎每天都要翻阅一下才肯睡去,尽情地享受着作家梦成真的幸福与喜悦。

  衷心感谢岳编辑的理解、认同和执著,没有她的努力,就没有《谁是赢家》的出版。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本书的写作耗时两年,又郁闷地等待了一年柒个月才得以出版,我也没获得任何经济上的收益,但她给予我的一切,是超乎这些之上的:首先,写作的过程使我将当初懵懵懂懂走过的路有了一个梳理,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使我能够深入地思考和解决我在专业发展上的诸多核心问题;其次,我由此找到了自己人生定位的“双子塔”:以期货投资为主线,以写作反映期市领域生活题材文学作品为辅线,相互促进,并行发展。

  有读者问:书中的肖蒙蒙是你吗?刘燕是你吗?关于这一点,我想,用我一位朋友的话来作答比较合适,他说:“我努力想把你摁到肖蒙蒙的位子上,又努力把你摁到刘燕的位子上,但都摁不上去。”对于这点,我颇骄傲,因为这说明我有不拘泥于个人经历而超脱出来的能力。但是,那些人物身上,又凝聚着我深切的思想和感情。

  至于爱情,有读者说写得太少,不同于其它小说。我想,这首先是基于我的认知,我认为期货人的爱就是不同凡人。因为期货让人牵扯的精力太多了,没有出色的期货人会给爱情很多时间。做期货前,我是只读爱情小说的人,而现在,我可以读很多令少男少女们发怵的大部头。是对期货的投入使我懂得了为什么人们常说“男人是事业的,女人是爱情”的,那是因为社会给了男人在事业上很高的要求,使男人有机会了解投身事业的快乐,而女人则相反,所以女人只好寄思于爱情。因为有了对期货的投入,也就有了我对自己先生、对世上其他男人“顾不了家”的理解,从容地接受这份“顾不了家”,一样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同时,期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人体味到一轮输赢的特点,大大地浓缩了人生,即使是在人生恋爱的黄金年纪,也会比其它行业的同龄人在爱情上花少很多的时间。一个期货人如果较长时间地沉溺于爱情之中,一定不会是一个赢家,很快就会被淘汰。

  还有就是,对2003年《期货日报》3.8专版后,通过各种渠道讯问《谁是赢家》出版事宜的朋友致声道歉,我因电脑故障程序重装而失去了你们的信息,无法兑现当初的承诺。

  最后告诉大家,《谁是赢家》正在筹拍电视剧,是一家很有份量的影视中心筹拍哦,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一定通过新浪财经贡献你的宝贵意见,先谢谢了!

  徐 莉

  2005/1/8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