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看见书名《谁是赢家》,便眼前一亮,或许是原先在书刊市场行走如许年,写过“雪米莉”系列,近年又在电视剧市场上行走如许年,写过《女子特警队》、《文成公主》等电视连续剧,对于什么是文学艺术“市场”,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所以这个书名的响亮,首先便使人神经末梢有了触电的感觉:在琳琅满目的书籍堆儿中,起码这名字能吸引人。
但既然陷身于“市场”中,我又深知市场的复杂,那些遮天蔽日的包装,有多大部
分是纯粹的炒作,我们又多少次在它们不知不觉中被其欺骗而悔恨连连,这都使人在乍一兴奋后立即变得冷静。于是眼前一亮过后,我立即以挑剔的眼光进行着阅读,并给自己规定,只要是粗制滥造之作,便马上毫不留情的抛开它。
读进去,也就读了进去,一直到读完,也还是没能抛得开。
原来是一本有关中国期货业十年风云沉浮的纪录,不,又不仅是某个行业的历史过程,里面又出现了几个活生生的男女人物,如乔和平,如肖蒙蒙,他们是期货业的弄潮儿,他们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运用智慧,雕塑人生,他们有血有肉有感情,他们的感情是独特的期货人的感情,可注定又掺杂着中国传统人文内涵和现代西方文明的浸润,这就使他们丰富,使他们要在数种观念的交融、牴牾、对立、转化之中演绎自己的人生,演绎期货人的人生。
读着书,又逐渐使我这个期货圈外人恍然大悟,原来这书能吸引我的地方,不在于它小说般的写了几个人物和几条情节,说实话,在这方面作者尚有不足。不,更大地让我不忍释手的,是我一窍不通的“期货”。哦,原来期货与股票的相同在这里;啊,期货与股票的不同又在那里;股票一买一卖形成一个周期才能看出输赢,而期货买亦能赚和赔,卖亦能赔和赚,比起股票来,它好比是一辆“双通道”行驶的经济列车……
读着读着,竟有了蠢蠢欲动的幻想,在当今国内股票看低的时候,是不是该去期货市场上潇洒走一遭,是不是也来当个明明白白的期货人,运用智慧赚它个“恭喜发财”、赚它个“盘满钵满”。既然中国正在培育和开发资本市场,那期货也该是一种投资的资本吧,如能操作得手,岂不也会赚成一个“红色资本家”?
掩卷后我觉得《谁是赢家》是本小说,又不仅仅是小说,它的独特之处,是在于把自己有意识地放到了一种“边缘”的位置。电子时代,信息爆炸,学科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为叙事文体的小说,也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故事小说照样在批量刊印,而像这种融知识经济、行业信息、历史进程、人物塑造为一体的边缘读物,也在大量涌现,它既有常规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鲜明,又给当下经济的操作留下可视的空间,你用它消遣闲暇可以,你靠它做指引进入一个实用的经济大门去际会风云也可以,于是它融消遣性和实用性于一炉,于是它就与传统意义上的“纯”小说有了分野,于是它就成了边缘,于是它就成了独特。
认识徐莉有二十多年了,起因于当时那股席卷神州的文学高潮。后来高潮消退,爱文学的弄潮儿也就各有分野,就听说曾当过小女兵又进大学去深造过的徐莉干上了经济,当上了白领;再后来听说她在做期货;再再后来,就遗失了她的消息。可当现在她把一部《谁是赢家》捧到我面前要我看看时,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只要是曾经真爱过文学的人,以后不管步入哪种人生,只要有了积累和机会,他(她)一定会重新操起那只注满感情的笔。就像上个世纪我们都熟悉的那句格言:只要你是无产阶级,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世界的何方,只要你唱起《国际歌》,你都能找到你的战友和亲人。
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