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期货部副主任黄运成:金融期货增加股市流动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03:1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莫 菲

  上海报道

  金融期货推出后会否分流股票现货市场的资金?会否加剧股市振荡?

  随着金融期货交易所的设立和金融期货品种的推出,市场结构和运作规则将发生重大变化,各参与主体也面临一些新的选择和挑战。

  6月17、18日,在中期协召开的期货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金融期货培训会议上,证监会期货部副主任黄运成就此答疑解惑。

  分流资金担心多余

  “根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股市目前的系统性风险相当高,有人估计达40%,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25%。系统性风险是由于制度设计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难以用投资组合手段加以回避,而金融期货或期权可以提供一种对冲风险的手段或工具,这是金融衍生品的重要功能之一。但也有人担心,金融期货推出后,一部分投资资金会分流到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交易相对清淡。一些

证券机构对此最为担心。但大量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黄运成说。

  首先,金融期货推出会增强投资者更广泛参与股市的信心。金融期货推出后,有了管理风险的有效手段,各种闲散资金、机构资金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并且会从战略上考虑配套长期投资,市场资金量会大大增加。金融期货推出,是股市规模做大,流动性增加的根本保证。

  其次,多空双方为影响期指价格而大量交易

股票,会提升股市活跃度和交易量。在期货到期日会表现得尤为明显。如1997年12月19日,即纽约证交所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和股指期货期权的到期日,大量套利者将股票交易量推高并创出天量。

  再次,创造了熊、牛市的盈利机会。由于我国股市目前暂无做空机制,而股指期货等股权衍生品可使投资者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都能有获利机会。在股市低迷时期,这种作用尤其明显。

  金融期货由于交易成本低,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等优点,上市后短期内可能吸引部分偏爱高风险的投资者由现货市场转向期货市场。如台湾、日本、韩国甫推股指期货时,期指成交量猛涨,而股票现货交易清淡。但经验数据表明,金融期货的推出有利于股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长期平衡协同发展。

  不会加剧股市波动

  “金融期货推出会放大或加剧股市波动,股市更具风险。”这种说法甚至成为责难或阻碍金融期货推出的一种理由。

  “关于这个责备,自从1970年代金融期货推出后,就有大量学者用成千上万的案例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黄运成告诉记者,各国实证数据无可辩驳地表明,金融衍生品的引入普遍降低了基础市场的波动性;甚至所谓的“到期日”效应,也在相关合约做出优化和修改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如前例中的纽约证交所在到期日交易量高涨的同时,综合指数下降不到一个百分点。

  金融期货被市场人士指为造成股市波动的罪魁祸首的原因有二点:

  “首先,一些人士没有认识到股市波动性恰恰是金融期货产生的前提,而非结果。”黄运成分析。

  各个市场股指期货的推出时间,往往是在股市波动频繁、风险积聚时。如世界第一份期指合约就是诞生于1982年2月美国股市低迷之时;日本1987年6月推出OSF15指数期货也是在市场波动性较大时期。

  “其次,他们没有认识到金融期货的价格变化,恰恰是对股票现货远期市场波动的反映,而不是波动的根源。”

  金融期货对宏观经济等各种信息的敏感度高于现货市场,一方面可以通过期、现货市场的联动作用,加快股市对宏观经济的反应速度,引导股市走势,长期看有助于提高现货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另一方面,正是金融期货的这种价格发现功能,使它被误认为是现货市场波动的根源,而成为宏观经济因素的替罪羊。

  “尽管金融期货本身也蕴含着风险,但它并没有给经济体系增加新风险。在一个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中,金融期货只不过是依据合约条款,把已存在的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者而已。”

  “股指期货有助于降低市场换手率,鼓励中长期投资,延长市场的波动周期,收敛波幅,促使我国股市走向成熟。综上所述,金融期货的推出对股市的健康发展有着长期的推动作用。”黄运成表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