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备战股指期货 机构面临风险控制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特约撰稿 肖海平

  股指期货的各项工作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看,股指期货与投资者见面时间不会太长了。但是包括券商、基金以及有丰富商品期货市场经验的期货公司等未来股指期货的参与主体,对金融衍生品的准备却显得不足。

  众所周知,作为与证券市场相配套的避险工具———股指期货的市场容量相当之大。保守估算,按照股改完成以后沪深两市流通市值3万亿为依据,若以这一数字10%即3000亿资金介入金融期货,平均分摊给市场100家代理机构,每家机构的保证金量将达到30亿元。目前,国内最大的期货公司的保证金存量可能还不到5亿元。如此大的资金量,任何一家期货代理机构都是从未碰到过的,如何管理这笔资金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事实上,众多机构在管理上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思路,而在风险控制方面更是无从着手。相对商品期货,股指期货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商品期货。主要体现在市场参与者将会明显增多,且绝大部分参与者普遍缺乏市场经验。相对于

股票市场,股指期货因为现金交割的特点,更加具有抽象性。即使与前红小豆、绿豆等投机品种相比,金融期货仍显得更加抽象化。不仅如此,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着极大的不可预测性,“巴林事件”中神户大地震的发生就较为典型。

  仔细想想,很多风险事件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95%以上的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当时我们缺乏经验,风险意识不是很强。商品期货既然如此,股指期货又何尝不是这样?

  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风险有类似之处。无论是对客户开户和资金的进出的风险把握,还是交易环节和交易过程中的风险,都是比较难以控制的。对金融期货的风险控制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比如,当市场出现单边走势的时候,或者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时候,股指期货代理机构如何调整保证金比例;在波动大的时候,遇见强行平仓如何处理等等,都将是未来股指期货代理机构所面临的课题。另外,当一笔交易发生之后,帐户如何核对,如何成功让那些帐面出现负数的客户确认交易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在期货公司天天发生,但包括券商和基金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却没有很充分的准备。

  随着电子化交易的发展,风险控制的要求将更高。无论是行情、下单系统等等都需要有应急处理的准备机制,也就是良好的设备保障。股指期货与股票交易又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只要证券经纪机构不发生较大的违规行为,无论股票价格波动如何,都不会涉及到代理机构的风险。而股指期货由于保证金交易的特点,当天的任何波动都可能使代理机构发生巨大风险,甚至在几分钟之内都可能对之造成重大损失。

  以上这些问题要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其关键是做好人才储备。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期货风险控制的成功与否,人为因素占很大的比重。可以预见,今后所有的机构都将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即便是现有的期货公司管理人员全部参与未来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人才储备仍显得不足。对此,相关代理机构应有充分认识。

  事实上,金融期货尤其是股指期货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并不多了。市场在认识到上述风险之际,应该全方位的做好股指期货应对工作。包括期货公司股东结构的调整,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交易设施的更新、人才培养和储备等等。只有这样,机构才能更加安全地分享金融期货的

蛋糕

  (作者系海富期货副总经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