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理性的国储和高效的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06:57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宋海蛟

  由于内盘和外盘齐牛的亮眼表现,近日关系国际民生的大宗商品成为“出镜率”颇高的市场明星。当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白糖在这波牛市行情中同样引人注目。

  现货市场上,去年8月至今的短短半年时间内,白糖已从2800元/吨的价格飞速涨至前
期高点的5800元/吨。在郑商所上市仅1个月后的白糖期货,其主力合约便疯涨至6200元/吨的天价。面对剧烈波动的糖价,今年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文并于1月5日和1月16日向市场两次投放国储糖,累计拍卖总量为18.4万吨。

  然而事与愿违,糖价非降反升,向下回调几日之后便再次走出上涨行情。近日,

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布国储糖拍卖的通知。通知表示此次国储糖将以3800元/吨的仓库提货价为底价,在4月18日、4月25日、5月23日和5月30日分四次向市场拍卖36.8万吨白砂糖。此次竞拍通过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竞卖标的单位为120吨和300吨的整数倍。

  消息一出,糖期货价格应声回落。4月10日,郑州白糖期货大幅低开后就一路下跌,收盘时全线下跌3%以上。主力合约0701下挫183点,跌至4644元/吨。现货市场上同样大幅下跌。4月11日,成交量最大的0701合约结算价再次下跌27点。

  前车之鉴

  前期国储铜和国储糖的拍卖,均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迫于刘其兵事件的压力,国储宣布抛铜,希望借打压内盘之力压低外盘价格,以减少刘其兵在伦敦(LME)铜市上大量做空的损失。但由于铜市基本面供需缺口较大,去年底国储连续三次抛铜并未抑制住“脱缰”的牛市。国储这三次抛铜,虽然对伦敦铜和沪铜价格短期走势具有一定影响,但随后铜价仍是高歌猛进。比如第二次竞拍,前一天隔夜伦敦铜价格大幅下挫110美元,沪铜主力合约的收盘价最终接近于跌停价。但是国际商品基金多头通过回补推高铜价,国储抛铜的利空因素也迅速被市场消化,沪铜主力0601合约随后创出新高。

  再看前两次国储抛糖:由于国内市场现货价格的大幅上涨和两次较高的竞拍价格,抑制糖价的初衷并未达到。两次拍卖结束后,我国主销区现货成交价格大部分站上4700元的整数关口;而在国内外期货市场上,纽约期交所的11号原糖价格则创出11年来的新高。郑商所的SR605合约同样联动上行。

  业内人士表示,当时国储糖投放效果不佳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一是供需缺口仍然存在;二是投放总量不足,与国内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三是投机气氛浓厚,囤积居奇现象滋生。

  掉头向下?

  受挫于到国储铜和前两次国储糖拍卖的失败,此次抛糖接受了教训,在几方面施以“重拳”。比如在抑制投机方面,国储糖此次的竞买对象便发生了改变。竞拍方案规定禁止糖厂参与,两批糖分别拍卖给终端的用糖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价格方面,糖的拍卖底价也由前两次与现货市场基本持平的价格大幅下降至3800元/吨;总量方面,此次向市场投放的国储糖累计达36.8万吨,力度极大。可见,糖现期货价格短期利空压力巨大。那么糖价是持续目前掉头向下的趋势,还是一如前期抛铜和抛糖的命运实现反弹?

  经易期货的分析师康冰则表示,单纯从供需缺口的基本面来分析,还存在诸多可变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市场的走向。首先,国储糖预计总共投放100万吨左右,在1月初投放了18.4万吨,此次投放36.8万吨,最后的40多万吨的投放时间将取决于此次拍卖的效果以及国际糖价的形势;其次是伊朗核问题。如果后期石油价格再次大幅上涨,那么国家届时会否有相应的政策出台,这对食糖价格的影响同样很大;再次是淀粉糖因素。糖价高企使众多商家转向替代品。有关方面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淀粉糖产量增幅达22%,增产达94.6万吨,这些淀粉糖约挤占了70万吨的食糖份额。所以2005/2006榨季全国供求关系存在很大变数,糖价走势现阶段还难下定论。

  东华期货的分析师认为,后市的价格与此次拍卖的实际成交价格紧密相关。如果价格偏低,那么国内现期货价格仍会有下跌的空间,否则反转的可能就会极大。

  大陆期货的李杨表示,尽管目前市场受到国储抛糖的压力,但“利空之后是利多”,只要国际糖价仍处于向上通道,那么糖价长期的上涨趋势将很难改变。目前国际市场糖价仍属长期利好走势,近日国际糖业组织表示2005/2006榨季全球缺口达222.5万吨,2006/2007榨季缺口依将维持,但缺口会略微缩小。

  重蹈覆辙?

  榨季期间投放储备糖是历年来少有的,而且今年计划出库100万吨国储糖,与发生重大天灾的1999/2000榨季的出库量持平,且几乎与国储糖总量相当,如此之大的投放力度同样少有。

  然而,巨量放储虽可以达到短期抑制高糖价的效果,并给国内投机者以警告,但清空储备库存将可能付出重蹈“国储铜”覆辙的代价。

  众所周知,国储物资除调控功能,更重要的是对市场投机行为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而价格应按照市场运行规律达到合理的均衡点。在天价糖市上,原糖成本的提高应传导至成品糖市场,从而利用价格的浮动来调节供需。而作为市场调控方的国储部门,更多地应行使维护秩序和未雨绸缪的职责。近半年时间糖价的飞涨,已使得我国各原糖主产区的蔗农开始大面积种植甘蔗。国储倾其所有压低糖价不仅可能造成“糖贱伤农”,而且到了明年供需再次出现缺口时,零储备可能造成糖价更大幅度的非理性上涨,市场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