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商品牛市没完没了 廉价资源时代终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00:35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赵彤刚

  伦铜突破6000美元/吨,黄金升越600美元/盎司,原油逼近70美元/桶,这一连串曾经不可思议的数字纷纷变为现实,我们被迫面对这样的现实:全球大宗商品已经进入高价时代,廉价资源成为历史。

  高价时代来临

  随着退休基金等新投资者入市,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4月10日再度大涨185美元,尾盘报收每吨5965美元。而在昨日电子盘中,LME期铜一举突破6000美元/吨,创下6002.5美元/吨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期金昨日电子盘中再创25年新高608.4美元/盎司。受伊朗核问题紧张态势继续升级影响,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价格昨日亚洲电子盘中大涨至每桶69.45美元,再度逼近70美元大关。

  近年来全球铜、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涨幅惊人。LME三个月期铜由2003年的1580美元/吨大涨至目前的6000美元/吨,短短三年上涨了4000多美元,涨幅高达256%,而仅今年以来涨幅就超过了33%。NYMEX

原油期货由25美元/桶涨至目前的近70美元/桶,涨幅达180%;COMEX期金由2003年时的320美元/盎司涨至目前的600美元/盎司,涨幅也达87%。而仅仅在一年前,3000美元/吨的铜、50美元/桶的原油还被认为是高价。但现在看来,未来几年内这些价格都可能是相对低位。

  资源饥渴症加剧

  被誉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对大宗原材料需求“胃口”大得惊人。2003年中国消耗了相当于全球总产量30%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然而,多数大宗商品是不可再生资源,相对于经济需求而言永远是稀缺的。因此,中国庞大需求将会带来全球大宗商品供求变化以及商品价值的重新定位,而这正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长期走势的根本因素。

  2月21日至23日,摩根斯坦利在纽约召开的全球原料会议上预期,中国强劲的需求增长以及由此造成的大宗商品紧张,在未来一段时间不会得到缓解。一些铜矿商也预计因缺乏自然资源,中国将经历长时间铜供应短缺。根据推断,20年后中国将消费全世界50%的铜,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2%。而“不幸”的是,这已被国际投资机构作为其制定长期战略的依据。

  与此同时,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对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以金属铜为例,据统计,今年一月份美国电解铜进口量创下了2002年以来最高纪录,达104075吨,同比增长34.1%。欧洲铜消费也出现了显著回升,最明显的体现是现货升水大幅上涨,由去年的30美元猛升至近200美元。而随着资源更加严重匮乏的日本经济出现复苏,全球对大宗商品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供应瓶颈难缓

  一方面全球对大宗商品需求如饥似渴,另一方面多数商品短期内却面临供应瓶颈制约。因上世纪90年代熊市期间铜矿山投资严重不足,导致目前全球铜精矿供应非常紧张。

  但今年一季度,在此起彼伏的罢工等事件影响下,铜产量增长缓慢,供应增长仍存在很多变数。麦格理银行日前发布报告认为,由于生产持续中断,全球2006年铜市场供应将出现缺口5万吨,而该银行年初曾预测铜产能将过剩20万吨以上。在目前比较脆弱的供求平衡体系下,一些供应中断事件仍有可能放大铜价涨幅。

  原油市场方面也不容乐观。据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统计,全球石油储量大约有11477亿桶,如果按每年消耗量285亿桶计算,仅能够使用40年。2003年全球新发现油田储量占石油总储量的2.4%,预期2010年和2030年新发现油田储量将分别下降9%和20%。随着新发现能源原料储藏减少而需求上升,能源价格将继续上涨。若按照年均涨幅1.8%计算,2030年全球油价将攀升至每桶120美元。

  大宗商品高价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作为资源消耗大国的中国无法回避的课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