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油交易所迎难而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林威 招牌挂上了,已筹建三年的上海石油交易所很快将粉墨登场。其定位为现货远期电子交易市场也仅仅从燃料油交易开始。 如果顺利开张,和现在的上海期货交易所配合,上海就要出现现货和期货两个石油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目前石油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很低,上海石油交易所如果要推出汽油、柴油和原油等交易品种,时机尚未成熟。另一方面,形势逼人。在现货市场上,上海面临来自广东的潜在挑战。“广东价格”在南方塑料、金属和粮食市场上的成功,以及向石油产品拓展的趋势和成为全国定价中心的决心,已经让上海感到一定的压力。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石油交易所股东结构的变化对公司业务的开展会形成积极推动。“有管事的,就有办事的”,一位接近上海石油交易所的人士称。 国家石油调价政策近日出台,但其中并未涉及定价机制的改革,这对上海石油交易所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业内人士认为,价格的市场化是交易所生存的关键,上海石油交易所最终能否做大必须依靠政策的“天时”。 一位接近中石化的人士说,“以中国目前的石油市场供应格局,纯市场化的汽油、柴油和原油等现货交易还为时太早。” 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石油寡头垄断了石油天然气上游开采和炼油销售,原油进口主要由国家专营,汽油和柴油的供应主要由中石油和中石化来完成。 而上海石油交易所的前身在1993年5月开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上海市政府三方组建,推出过大庆原油、0#柴油、90#汽油等为标的的期货合约,但在国家石油工业调整时就被关闭。 “现在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交易所是否是被需求推动而建立的”,这位接近中石化的人士意味深长地表示。 在天时不利的情况下,上海石油交易所还面临来自广东的潜在竞争。 广东在大力发展流量经济。去年开张的广东塑料交易所是全国第一家塑料原料商品的现货电子交易所,今年预计一年的交易额就有200亿元。还有华南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也小成气候。据了解,广东也正在加快石油产品、煤炭等6大工业物流采购交易平台的建设,形成相关产品的“广东价格”。 以塑料为例,在全国2500万吨塑料原料市场中,广东占据了近30%的份额,塑料的需求规模接近2000亿元。业内人士透露,广东的塑料大部分要从省外调运或者从国外进口,传统市场交易的弊端已经使得省内的建筑材料、汽车、电子电器设备等塑料下游行业产生了相关影响,这也就是行内急于形成“本地价格”的重要原因。 广东的“地利”也同样体现在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等石油产品上。广东是该产品国内最大的进口地、消费以及集散地。 面对来自广东咄咄逼人的竞争,迫使上海不得不加快其步伐。 据了解,上海石油交易所已经完成股权调整,去年年底中国石油集团等中央企业的股份转让,使上海久联集团最终成为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控股股东。业内人士认为,上海久联集团领导地位的确定最终推动了上海石油交易所开张的进程。 上海久联集团是2000年初由当时的上海三家期货交易所(上海金属交易所、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合并为上海期货交易所时剥离出来的资产组建的。 上海石油交易所原先的大股东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也没有退出股份,所以在形式上,上海石油交易所依然保留着强强联合的股东结构。 在老上海石油交易所工作过的人员也进入上海石油交易所高层,交易所的主要筹备人杨景民据称将担任名誉董事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