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破茧 > 正文
 

股指风头最盛国债基础牢固 谁是金融期货当头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13:25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吴君强

  股指VS国债金融期交所VS银行间市场

  近日,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筹备工作组在上海成立,这拉开了我国金融期货开发上市的大幕。一个共识是,汇率期货的推出则需要较长时间。此外,在利率掉期和汇率掉期业务取
得比较成熟的经验后,才可能研究推出掉期期货。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利率期货也有望较早问世,不过目前“当头炮”呼声最高的是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其中一个有望拔得头筹。

  股指期货风头最盛

  2月15日,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筹备工作组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召开首次股东单位全体会议后,金融期交所的筹建已进入正式启动阶段。筹备组证监会副

  主席范福春任组长、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姜洋以及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任副组长。

  上周一,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举行了指数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且该委员会的首次例会即对将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新指数CSI100进行了方案论证和评估,该指数经征询市场意见和模拟运行后,将于近期适当时间发布。CSI100覆盖沪深1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指数,按照国际上其他股指期货成功运作的经验,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股指期货标的指数。

  事实上,证监会一直希望早日推出股指期货,去年证监会官员在多个场合提及股指期货,但只苦于时机未能成熟。

  今年1月初,在第10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尚福林明确表示先解决股权分置,再推股指期货,因为“在股权分置状态下推出股指期货,股票的实体价格波动将非常厉害,股指期货的投机性就会非常强”。他说,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股票基础价格确定的重大不确定性,市场制度和产品创新将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随着证券交易制度和交易产品多元化安排,以及市场层次结构的日益完善,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得以扩展,运行效率将逐步提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也表示,股指期货可能是最有条件率先推出的金融期货,中证指数公司的成立已经为此奠定了基础。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曹凤岐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建议,股指期货应该早点推出,“今年是金融产品创新年,上交所和深交所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

  国债期货基础牢固

  对于近早推出国债期货,业内呼声也很高。银河证券研究室副主任丁圣元告诉记者,国债市场近年来热闹非凡,从行情来看,确有必要推出期货。

  上海社科院资本市场研究室韩汗君教授认为,国债期货的上市实质上没有任何障碍,现在很多反对者的意见主要还是受到了1995年“327国债期货风波”的影响,认为国债期货的风险会非常高。他认为,事实上,经过这种事件后,管理层应该已经有了这方面风险控制的经验,而管理层对股指期货几乎没有经验。“并且国债同股票不一样,涉及面和影响都不如股票那样广泛”。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也认为,国债期货可能会比股指期货推出更快。

  韩汉君认为,股指期货的市场的基础还不够牢固,股权分置改革还在进行,估计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要有2/3的上市公司完成股改之后才能推出股指期货。相比之下,国债期货推出的市场基础要牢固得多。

  丁圣元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说年内并不是推出股指期货的恰当时机,因为推出股指期货需要两方面条件,第一,公认的股票指数,并且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可以定量测算其行情特性,为避险、套利和投机做好基本准备;第二,股市大盘形势平稳,最好是向上的阶段。

  “新的股票指数一定是股改后的股票价格指数,现在股改正在进行途中,今年这样的股指运行时间并充分,因此年内出台股指期货的可能性受到制约。另一方面,下半年股市大盘形式严峻,很可能没有推出股指期货的气氛。”丁圣元说。

  金融期交所VS银行间市场

  事实上,金融期货不但存在谁先上的问题,而且还面临在哪上的选择。

  近年,金融衍生品实际上已经铺开,远期外汇交易、货币调期、利率互换、资产证券化等都是其内容。这些衍生品都是在银行间市场交易。

  “关于国债期货在哪里挂牌,存在争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发行的国债基本上都是交易所和银行间并行的,由于种种原因,交易所市场的存券大多被转往银行间市场,而银行间市场发现价格的能力又很低。

  “这就形成了自我否定的矛盾:存量转往银行间,而银行间又依赖交易所定价。”丁圣元说,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分割是国债期货的最大阻碍,但“在国债期货这个问题上,银行间市场不可能轻易拱手相让”。

  据他分析,金融期货交易所隶属证监会,银行间市场由央行管理,在国债期货问题上,证监会和央行将有一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