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破茧 > 正文
 

利率市场化框架已形成 恢复国债期货条件成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07:49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李中秋

  近期利率市场好戏连台。先是有消息说,作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中国人民银行将建立适时动态调整再贴现率等中央银行利率的机制。紧接着,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由此,业内专家认为,国债期货推出的前提条件——利率市场化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形成,推动了国债流通市场利率的市场化。2004年后,央行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这被业界喻为“利率市场化改革100步中迈出了第90步”。时至今日,我国的贷款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国债利率市场化程度也较高,已经达到美国当年推出国债期货时的利率市场化水平。

  而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推出,标志着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不仅可以有效帮助金融机构规避巨大的利率风险,增强其应对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央行调控的自主性空间,利率衍生品的创新空间也随之打开。

  与此同时,2006年是金融业WTO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之后的金融市场必然面临利率市场化,这对银行、

证券、保险、基金四大金融机构来说,风险不言而喻。因此,持有大量国债现券的四大金融机构急需借助期货市场的对冲机制来规避风险,他们对相应的期货品种——国债期货有着迫切的需求。

  有专家表示,2006年我国的金融期货必须形成突破。从推出的时机、条件以及金融期货突破点的选择等方面看,如果国债期货品种能成为金融期货的突破口,将是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而且,国债期货的机构投资者发展最为成熟,在金融期货中,国债期货相对于股指期货,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更大,国债期货完全可以先于股指期货率先推出。此外,我国的期货市场经历了1998年以来的治理整顿,目前,期货交易法规日趋健全,交易所风险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因此,恢复国债期货交易正当其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