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定价权丧失的代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09:35 证券时报

  施永辉 大成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部副总监

  自业内有人关注本土证券定价权丧失已有时日,而且也曾让市场在2004年时热闹了一阵。然而,随着西风东渐,很多人不但未能在价值投资理念深化中学会生存,反而连国人善于在不确定世界中思辨的能力都放弃了。如果说参考H股股价对A股公司估值定价是传统的思路,那大宗商品价格也要看国际炒家的脸色则是2005年下半年以来的新风。

  从中航油事件到国储铜风波,再追溯至1997年株冶事件,似乎中国真的是“钱多人傻”。现今,有色金属(铜、锌、铝)、贵金属(黄金)、大宗生活资料(白糖、大豆与棉花)等只要与中国的旺盛需求沾边,其商品期货价格就能创出新高。在“资本说话”的游戏规则下,如果说这种现实是对我们过去缺乏前瞻性战略安排的惩罚,那在我们经济日益对外开放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定价权也日益丧失却是让我辈难以承受的未来。

  近半年来外资争夺中国金融企业股权的消息不绝于耳,如美洲银行出资25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和淡马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中国银行10%的股份、高盛集团和安联保险等出资37.8亿元美元购得中国工商银行10%的股份、德意志银行出资1.1亿美元入股华夏银行、凯雷投资集团等出资4亿美元收购太平人寿25%的股权并增持到49%等等。如果联系到此前几年,外资多次指责中国国有银行

不良资产并让中国政府剥离并注资的历史,才知道人家只是想很便宜就买到国内投资者高出几倍才能买到的优质资产。

  眼下的

证券市场似乎也已经完全适应了放弃本土定价权的思路,而且在国家视野的掩护下寻找到一些“简单有效的”盈利模式,比如和港股联动,或者跟着QFII买公司……但这种模式的边际效益终究会归于平淡,而且谁又能保证这种模式不会被挣了大钱的外资说是“钱多人傻”呢?比较而言,也许循着
中国经济
增长调整路线发掘自身优势资源行业的价值,或者根据企业并购价值狙击外资股权收购,特别是有着传统价值基础的民族品牌都应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前提是在丧失定价权之后,我们这些人还有足够的思考能力!

  最后引用投资大师乔治所罗斯的一个评论共勉:“经济历史是由一幕幕的插曲构成,它们都是奠基于谬误与谎言,而不是真理。这代表赚大钱的途径。我们仅需要辨识前提为谬误的趋势,顺势操作,并在它被拆穿以前及时脱身。”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