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资本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已完成由量变到质变过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07:54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闻召林 夏丽华

  一个时代终结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正在向我们走来。

  新年前后,许多几年来很少关心股市的人们,又开始研究来自资本市场的种种信息。个中原由,一方面是因为二级市场持续向好,但更重要的是,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内外部环
境已完成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刚刚结束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更是传递出同样的信息:资本市场的内外部环境正处于多年来的“最景气”时期,市场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内部环境的变化有两大标志:一是制约市场改革与发展的两个“瓶颈”分别得到突破,二是资本市场的三大主体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质变。

  在“国九条”的改革框架下,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迅速推进。

股权分置改革在2005年取得突破,目前,改革正平稳推进。股改不是万能的,但是股改突破了制约市场其他各项改革的最大“瓶颈”,打开了资本市场后续制度变革的空间。与此同时,新修订的《证券法》、《公司法》的出台,从“基本法”层面突破了制约市场创新的最大“瓶颈”,打开了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空间。

  根据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将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尽快完成重点企业股改,年内基本完成股改;尽快推出包括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股票公开发行非上市、证券融资、证券衍生品管理等方面的配套规章,构建适应多种投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要求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市场创新发展准备条件。

  在两大“瓶颈”取得突破的同时,券商、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等三大市场主体也在经历着“化蛹为蝶”式的蜕变。

  2005年,监管部门稳妥地处置了12家高危券商,对14家高风险券商采取了现场监控,对南方等8家券商进行了重组。目前,行业风险底数基本摸清,客户保证金第三方存款、委托理财等基础制度在不断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已经开业。今年,监管部门将着力拓宽证券机构融资渠道,推广券商集合理财试点,支持优质券商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年内基本完成券商综合治理的目标可望实现。

  机构投资者持续壮大,多元化机构投资者格局正在形成。基金公司2005年新募集基金971亿元,年底总规模已达4741亿份,同比增长43.4%。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试点启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QFII投资的相关制度安排,在2005年已经取得进展,今年将会得到更多的突破。

  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工程业已启动。去年有关部门共清理大股东资金占用约100亿元,处置高风险上市公司36家,对“格林柯尔系”、“鸿仪系”等20多个系别涉及的多家上市公司逐一排查,及时防范和揭示了风险。全年有11家上市公司实现平稳退市。

  更重要的是,国务院去年还批转了《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今年,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开展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试点等,将成为监管层和各级政府的一项工作重点。

  与内部环境的变化相呼应,资本市场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全社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经济大国的资本市场不可能完全“外包”;一个经济强国的定价权与资源配置的主动权,更不可能拱手相让于外人。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国九条”阐述了发展资本市场的主要任务,“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提出要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来自最高决策层面的这一系列变化,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生存的大环境已经今非昔比。

  其次,社会各方共同推进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政策环境步入历史最“景气”时期。2005年,从股改到券商综合治理,再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相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全力支持。没有这些强势主体的配合与支持,社会资源就难以调动,以上每一项工作恐怕都不会有今天的成果。

  此外,资本市场还有一个最有利的外部环境,那就是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今年又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金融改革要深化,国资管理体制要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体制等各项重大改革要进一步推进。这些改革客观上都需要一个高效稳定、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

  历史将中国资本市场推到了舞台的中央,在一场伟大的博弈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这对于刚刚摆脱边缘化危机的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但是,机遇总是稍纵即逝的,大机遇同时又意味着大挑战。中国资本市场能不能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就要看2006年这关键的一跃能否成功地抵达彼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