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内外价格震荡无常 期糖合约上场发挥中国功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 16:09 中国经营报

  作者:黄孑、党鹏

  1月11日,新鲜出炉刚刚一周的期糖SR605合约收盘价已涨至4710元/吨,1月6日,它在郑交所首次挂牌时价格仅4200元/吨。而这几天,以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糖价为标准的国际原糖价格最高收盘价已上冲到14.9美分/磅。

  海通证券研究所白糖现货市场研究员丁频预计,如果国际糖价突破15美分/磅(1磅为454克)以上的心理防线,则国内每吨现货糖价就可能突破5000元/吨(此前当纽约原糖期货价格为14.37美分/磅时,国内进口价格大约为4800元/吨)。

  事实上,为了遏制糖价上涨,1月5日,即国内首次推出白糖期货的前一天,发改委和

商务部联手出手调控市场——公开竞拍9.2万吨国储糖。但底价3800元/吨的国储糖最终以每吨4490元至4640元/吨的高价格成交。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平抑市场价格没有达到预期,将于1月16日举行的国储糖二次拍卖底价肯定不会低于3800元/吨。她认为,如果二次拍卖后国内糖价依然保持上涨势头,不排除政府继续干预的可能。

  期糖上市时机

  实际上,国内白糖现货市场从去年7、8月就开始出现小幅上涨。但是当时,这种趋势被大多数商家视为新榨季到来前的正常信号。

  对此,丁频认为,由于食糖属于高敏感度商品,世界各国都在采取高关税政策,使得国际糖价往往低于国内糖价。但是,2005年下半年,一些境外投机机构大举介入期糖交易,使市场价格迅速上涨。

  1月6日,国内首次设立白糖期货。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王献立坦诚,为推进期糖上市,政府酝酿了5年。

  他分析说,国内期糖现在挂牌上市,主要基于四点预期和基础:一是我国南方甘蔗主产区制糖企业开榨时间较往年推迟,造成产区新糖上市总量不足,部分制糖企业惜售,销区库存薄弱,市场糖源偏紧,糖价波动较大,而期糖上市将有效熨平市场缝隙;二是作为世界第三大产糖国和消费国,中国一直有着参与白糖国际市场定价的愿望,而期糖作为国际上一个很成熟的期货产品,是期货领域的主要产品,也是中国发展期货的一个重要板块;三是希望为涉糖企业提供一个有效规避风险的平台;四是目前国际市场糖价高于国内价格,但国际市场远期糖价(2007年)价格低于近期(2006年),长期趋势是糖价将趋于平稳,这为白糖期货上市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实际上,国内糖价的大幅波动已有数年。

  2000年,白糖现货交易最高价格一度是最低价格的2.5倍;2003年,白糖现货价格曾经从1800元左右狂涨至4000元。而在2005年至2006年的甘蔗新榨季,国内糖价的涨幅还不到50%。

  对此,某业界人士表示,虽然国际投机机构一直在期糖上兴风作浪,但是国内糖产业链恶化已经不容政府再犹豫,现在50%的涨幅应该是一个风险比较小的上市时机。“政府必须介入,要么成为玩家,要么被别人玩死!”

  引领国内糖价

  据记者了解,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食糖生产和消费国,年度白糖产量与消费量均在1000万吨左右。但目前国内糖市市场体系不健全、价格波动较大等问题非常突出。

  郑商所综合部部长张雷认为,政府除了行政干预外,还需要培育出合法有效的市场手段。而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当前每年要从国外进口白糖100万吨,其中40万吨古巴糖直接进入储备库。而按照配额协议,中国每年需进口194.5万吨,即今后的进口力度还会加大。但因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存在很大缝隙等原因,糖进口随时面临“高买低卖”的忧患以及大量进口的冲击。

  王献立分析,从宏观上看,中国在国际白糖市场没有定价话语权,步步受制于人,交易成本高昂,尤其是2005年岁末,国际投机机构一度暴炒期糖,直接拉升了国内糖价。

  对于白糖期货的首次推出,丁频表示,“国内期糖如果成长比较快的话,再过几年有引领国际期糖价格的可能。”但是,从短期看,国内期糖更多的“中国功能”是要引领国内糖市向正常、健康的方向迈进。

  事实上,距离1月6日期糖在郑商所上市仅三天,1月9日,豆油期货合约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粉墨登场。

  据记者了解,业界已经有人开始预言在2006年内,中国期货至少还将增加两个新品种。

  郑交所相关人士对此表示,目前几大交易所都在培育新的涉农期货题材,这些新题材如果趋于成熟,不排除逐步上市的可能。

  资料链接:

  “新榨季”:白糖加工原料主要有甘蔗、甜菜两种。而从甘蔗中榨取的白糖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当每年11月中旬左右甘蔗开始大量收获时,即预示着一个新榨季的开始,到了次年3月底,新榨季宣告结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