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国储铜价之争 > 正文
 

国储舞剑意在商品价格定价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10:59 《新财经》

  中国巨大空头头寸在伦敦LME被挤造成巨亏,引出国储神秘人物刘其兵,刘其兵引出一直深藏幕后的国储。近来,一反往昔的低调,国储接连高调亮剑,对决国际对冲基金。如果说,起因多少还有些为了解救刘其兵空单的考虑,那么,随着事态的演绎,国储出手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事件的表象——直指国际商品市场定价权的争夺。从铁矿石到铜价,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饱受无定价权之苦,不管结局如何,国储出手的背后已经体现了中国对掌控商品市场定价权的绝决意志,中国将由国际商品市场对冲基金眼中的猎物成为与之对决的剑手。

  最近,国内外金融市场波澜迭起,铜市泡沫高涨,铜价创出历史新高,一举突破30年3000美元/吨的区间,已经接近4500美元/吨。市场上,先是传言中国高达30万吨的空头头寸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市场被挤,并出现接近2亿美元的巨大亏损,继而始作俑者神秘人物国储交易员刘其兵浮出水面。一时引起国内外媒体纷纷关注,国储成为这一事件的焦点。在发改委意欲整治我国铜加工业盲目发展的同时,国储接连出手,先是召集专家研讨市场,再是接连在现货市场拍卖储备库存,同时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建立空头头寸,面对这一高调的举动,如果说市场最初理解是“围魏救赵”之意,即通过打压国内铜价格,进而拉低LME铜价,以便解救刘其兵被套的空单的话,面对铜市场的历史天价,国储因何出手?国储采用何招?市场反应如何?以及国储抛铜背后隐含着什么?这些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国储因何出手

  神秘人物刘其兵:1968年12月10日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滠口镇辖区内刘集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6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含辛茹苦将其养大,少年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在17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的世界经济专业。在1986年武汉大学的所有系科中,世界经济系的录取分数线是最高的。在大学期间,坚持其一贯的刻苦作风,除了爱好打篮球和踢足球外,其余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图书馆和自修教室内。1990年国储在到武汉大学招聘时,刘其兵成为当年在武汉大学唯一一个被国储聘用的人。在发改委下属的国储调节中心十多年来,在进出口处专职负责期货业务,出事之前至处长,是业界较有名气的“老期货”。据悉,刘其兵有两大兴趣,一是钻研金融投资理论,特别是对国际著名投资大师、华尔街交易员的交易心得一类的书非常感兴趣;另外一个感兴趣的是钻研电脑书籍。刘知道国际一些投资基金都有自己的电脑交易系统,其资金控制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刘能够编一些自己的电脑应用软件。“或许过于执著使他在诱惑面前,走到了另一个方向上去了”这一评价可以说明刘其兵何以在LME市场擅自挪用额度,在价格继续上涨的过程中,私自大肆建立空头头寸,被国外基金盯梢,进而导致巨亏。这与其另一湖北老乡陈久霖有很大的相似性,出生贫寒,刻苦考中功名,一个武汉大学,一个

北京大学,个人能力超强,在缺少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刚愎自用,在风险面前采取“鸵鸟战术”,最终由小错酿成大祸。

  国家物资储备局(简称国储),国储为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行政内设机构,国家物资调节中心为发改委下直属事业单位,“有事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从直属关系上说,国家物资调节中心属发改委,与国家物资储备局无直接隶属关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资料显示,国储调节中心成立于1994年8月,注册资本16424万元。作为一个独立运作的政府部门,据悉,神秘人物刘其兵供职的是国储物资调节中心,而非国储局。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自成立起,就肩负着维持国家战略资源价格稳定、保障国家经济运行正常这样一个重要使命。一直以来,国储通过现货、期货市场进行调节的操作都十分低调。

  10月底11月初,当全球主要生产商和贸易商齐聚伦敦参加LME年会的同时,国家物资调节中心10月31日召开铜行业座谈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官员,对国际铜供求形势和期货走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这一类似政策的听证会座谈会,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国储抛铜意欲何为,即会议达成的共识,认为我国是铜进口大国,铜价居高不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必然带来不利影响,政府应充分发挥物资储备的调节作用,适当释放部分库存,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11月10日,国储物资调节中心负责人王会民否认国储抛铜与刘其兵有关,并否认了市场对刘其兵的种种猜想。对市场怀疑国储的动机和力度时表示:“怀疑调控效果只是因为市场不知道我们将抛售多少吨铜,国储抛铜的数量将远远超出市场想象。”并再次提到,国储局选择目前抛铜主要出于两个目的,其一是缓解铜需求紧张局面,另外一个目的是抑制铜过快的产能增长,配合国家对铜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果说刚开始国储“吹风”抛铜有解救刘其兵空单嫌疑的话,此后一系列的实质性抛铜及平抑铜天价措施就不可能是国储局几个官员个人行为了。

  中国深受铜高价之苦,近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出口贸易迅速扩大,国内外市场联动加强,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并成为世界上大宗能源、原材料等商品的最大需求增量。“中国因素”更是被国际基金利用,疯狂炒作、无限扩大“中国因素”,推高中国所需进口商品。中国现已成为世界铜第一进口国,据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各类铜产品进口额高达127亿美元,逆差105多亿美元;仅2005年1~9月进口额就已经达到120亿美元,逆差103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逆差总额,中国已成为高铜价的最大受害者,在高价原材料成本无法传递到下游产品的情况下,国内广大用铜企业已经不堪重负。

  国储采用何招

  国内现货市场拍卖:10月31日,国储召开座谈会后,宣布要抛售商业库存铜平抑当前的铜价,继而分别在11月16日、11月23日、11月30日、12月7日连续四周周三拍卖库存铜,每次拍卖数量为2万吨,总数量达到8万吨。实际数量分别是20054吨、13385吨、13960吨、3762吨,总计达到51161吨,流拍28839吨,第四次拍卖由于禁止贸易商参与,生产商面对高的拍卖底价,以及拍卖铜库存地点,成交非常不积极,大部分流拍。国储在国内现货市场拍卖情况看,一方面生产加工商面对高价铜表示不认同,另一方面从国储禁止贸易商参与来看,国外基金通过国内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已具规模,前两次拍卖就有来自于西安的贸易公司高价拍得大量铜囤积居奇,同时作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多头主力,配合基金,国内外市场联动,狙击中国空头。

  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建仓交割:10月2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增加14485吨,有传言国储准备交货,11月4日,再次增加17490吨,11月11日,继续增加8594吨,至此,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较10月21日增加40569吨,已经超过伦敦LME库存。一方面国储向上海期货交易所运送铜做交割之用,一方面在期货市场上做空准备交割,在11月7日通过中粮期货席位分别在cu0512和cu0601建立空头头寸3817和4155手,总计折合39860吨,基本可以推定上海交易所增加库存为国储准备在国内交割之用。王会民同时向外界证实,中粮期货是国储从事期货交易的一条通道,并称“那只是通道之一,我们还有其他的通道”。

  国外出口交货交割:国储一方面在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增加库存准备交割外,据传积极在国外LME所在仓库运送铜,增加库存。从离中国最近的韩国釜山库存持续增加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推断。韩国釜山(busan)库存从10月19日的13875吨增至12月9日的38200吨,增加上涨24325吨,增幅达到175%,而同期LME总库存从70750吨小幅增至74625吨,增加仅为3875吨,现在釜山的库存占LME总库存已经超过50%,可以证实国储在LME运送库存的事实。

  发改委整顿行业: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调查与政策。调查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阶段性需求快速增长,我国铜冶炼行业发展迅速,产能不断扩张,同时也出现了违规建设、盲目发展势头,为了正确引导铜冶炼行业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将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抑制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促进铜工业健康发展。1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签发了《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和环保总局五部委历数近几年来铜冶炼行业的重大问题,认为必须对该行业进行整顿。2005年12月9日,发改委工业司对2006年铜铝工业提出政策建议,铜铝工业的工作重点应围绕控制总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进出口管理和发展循环经济展开。继续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总量。完善铜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建立政府指导、行业协会组织协调、企业联合对外的谈判机制,增强我国铜精矿的对外议价能力。

  市场反应如何

  国储的一系列调控市场、平抑铜价的措施出台后,国内外市场迅速做出反应,自拍卖储备铜消息传出后,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明显滞涨,国内外市场比价持续下降。在前两次拍卖中,上海铜价格下跌了近2000多元/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随后的历次拍卖却没取得相同效果,由于拍卖底价和参与门槛的提高,使拍卖成交数量大幅减少,流拍数量增加,从而减小了拍卖对市场调控力度。第四次拍卖成交量只有3762吨,流拍数量高达16241吨,约占总拍卖数量的80%。前三次拍卖中,只有第一次全部成交,其余两次拍卖成交数量均不到14000吨。目前国储进行拍卖的总量高达8万吨,实际流入市场中的数量为5万吨左右。由于国内外价格差异太大,进口铜数量受到了明显抑制。国储铜拍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广大用铜企业的部分需求。

  在国内铜价格滞涨的同时,伦敦LME铜在基金推动挤空下继续上涨,涨幅超过15%,由国储拍卖前的不到3900美元/吨,涨至12月8日最高4474美元/吨。基金疯狂拉抬LME铜期货价格,并不理会国储的抛铜行为,反映了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特征,即商品价格一方面反映供求关系,同时资金博弈、市场结构、心理预期也在不同程度起作用。基金在LME大肆推高铜价、挤兑空头就是后者的体现。国储抛铜一方面在国内起到了相当的调控作用,在世界铜市场影响则任重而道远。

  国储PK基金 定价权之争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外价格迅速接轨,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需求增量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美国,但伴随而来的是中国所需大量进口的大宗能源、原材料价格暴涨。以铜为例,每年进口精铜都在120万吨以上,除此之外,还进口大量的废杂铜和铜精矿,如果折合成年进口200万吨精铜,按每吨涨价1000美元计,就将导致20亿美元的支出增加。另外2004年因价格上涨,我国为进口的石油多支付了上百亿美元,为进口大豆多支付了15亿美元;2005年初的

铁矿石涨价使得我国较上年度要多支付34亿美元。专家预测,仅为高油价一项,2005年我国将多付出150亿美元。“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可石油眼下成为了“黑金”,稀土却只能卖个“土”价钱。1990年到2004年,我国稀土出口规模扩大了9倍,平均价格却下滑了46%。中国进出口成了非常明显的“高进低出”格局。在这一背景下,国外基金利用中国的需求增量,炒作“中国因素”,正如业内一位有识之士所言:“中国因素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什么?是灾难!”

  国储高调抛铜,表面上看是对铜高价的平抑,进行反周期调节,背后隐含的是商品定价权之争,是对危及到国家战略安全与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的一种反应。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定价基本上是采用期货定价方式,也就是说买卖双方谈判的不是价格,而仅仅是升贴水,简单说升贴水包括品质升贴水和地区升贴水,即同种商品不同的品质等级,在不同的地点交货价格不一致,表现为基准价格以上或者之下。买卖双方确定的价格是以期货价格为基准价格,另外加上升贴水。例如,从智利进口铜,价格却是按照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3月铜期货价格,然后加上一个升贴水(premium),这也就是说,谁能影响期货价格,谁就掌握了定价的主动权,不难想象全球多少资金觊觎期货定价权!国储与基金之争,正是定价权之争。国储代表国家,去争对我国大量进口的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发生在上半年的“铁矿石涨价事件”本质上也是定价话语权之争。

  从定价权角度来看,这次国储以国家名义抛铜,与1998年“株冶事件”、2004年“

中航油事件”有着本质不同。国际市场上,基金无限夸大“中国因素”,挤兑空头,迫使中国在高价买单,而长期居高不下的铜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使得我国加工工业陷入困境,长期的“高进低出”直接蚕食了企业的利润,也使得我国一成为“世界加工厂”,就陷入了专家所称的“悲惨式增长”。国储的背后有着明显的国家的影子,国储通过增加库存,并在期货、现货市场上同时操作,以达到平抑铜价、缓解国内铜供应紧张的目的;另一方面进行争夺商品定价权的尝试。

  作者系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