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沪铜报复性狂飙 期货市场不再相信国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 16:39 人民网 | |||||||||
由于中国铜企业没有订立2006年的购铜长单,2006年国内市场存在100多万吨的供需缺口。如果国储2006年不继续向国内现货市场供给铜的话,国际基金仍旧可以以这一缺口来推动铜价,让中国的铜企业以更高的价格购铜。 刚刚恢复平静的沪铜市场日前再起波澜。
2005年12月26日,恰逢西方圣诞节,LME(伦敦金属交易所)休市,沪铜市场却上演了一出“报复性”大涨: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铜价便上涨了1000多元人民币。主力0603合约大涨1190点收报41680元,盘中最高涨幅曾达到3.4%。 “本轮沪市报复性反弹是在补涨,修复国储一手造成的国内外比价背离局面。”一位铜贸易商说道,“国内铜价的补涨也反应了国内投资者已经对国储产生了信任危机。” 贸易商难耐持续亏损 按照正常的情况,国内铜价和伦敦铜价(即俗称的“比价”)的比价应该在10.4左右。而在“国储铜”事件中,这一比价竟达到了8.8以下。 “这就意味着我们进口一吨铜就要亏损5000元。”一位铜贸易商说道。 中国是一个需要大量进口铜的国家,10.4的比价标准是根据从伦敦买铜再运到国内的成本计算出来的,其中包括汇率、进口关税、运输费等。如果比价上升,即沪铜价格远高于伦铜的价格,那么进口铜就可以获利;比价下降,则贸易商从国外进口铜将会面临巨大亏损。 从2004年开始,这一比价便开始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储为了平抑铜价,不断地在往期货市场上抛铜。2004年的5、6、7三个月合约中,国储向期货市场抛出了4至5万吨铜。“只要铜价一往上涨,国储便开始抛铜。”一市场人士回忆道。国储的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2004年的比价降到了9.3至9.5附近,最低甚至达到了9.1的水平。 这种比价的失衡状态在2005年,尤其是“国储铜”事件爆发以后更加明显。 据前述贸易商介绍,去年无论铜的贸易企业还是加工企业都亏损严重。因为按照惯例,每年的铜进口量都是在前一年就定好的(行内人都称其为“长单”),一般一家普通的贸易商一个月的订货数量在1000吨至2000吨。像五矿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一个月的订货量在数万吨。由于事先已经定好协议,即使面临每吨5000元的亏损,这些贸易商也只能进口。 “我想,这次国内趁伦敦休假之际出现报复性的上涨,说明铜产业链上的企业已经无法忍受这样的亏损。”一位贸易商说道。 市场不再相信国储?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期货交易员以及现货商都向记者反应,沪铜在26日的大涨更深的含义是,市场开始怀疑国储干预市场的能力,所以市场表现价格回归,也就是说,国内铜价最后可能会选择跟随伦敦铜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紧随国储的动向。 此前尽管两地铜价比价较低,但国内的供需状况并不十分紧张,因为国储一直在向市场上投放铜,正如国储所说的那样,它在履行平抑铜价的职能,即使无法影响伦敦的价格,至少对国内铜价也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另据一位铜贸易商向记者透露,很多现货商因为相信国储会继续向现货市场抛铜,所以去年在沪举行的LME年会(一个传统的国内贸易商向国外生产商的订货会)上,几乎没有一家铜进出口企业向国外订长单,也就是说,2006年几乎没有从国外进口铜的合同。 “不订立合同一方面是因为去年比价太低,亏得厉害,如果2006年国储再干预的话,可能同样会面临亏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相信国储会持续在现货市场上放铜。”一位现货商说道。 “但现在看来,国储抛铜的事情已经有连续三周杳无音讯了。原先国储对市场的承诺并没有兑现。”该现货商继续说道。尤其是第四次抛铜,底价如此之高,在39000元人民币/吨附近,反而推动了铜价的继续上扬。并且,第四次抛铜之后,国储也不再在其网站上做任何表态,令整个市场处于一种慌乱之中。 并且,在国储拥有头寸的期权宣告日之后,国储便未在现货市场上抛铜,这令很多市场人士对其“平抑铜价”的初衷表示出了怀疑:到底是平抑铜价,还是为其在海外的头寸解套? “国储既然要平抑铜价,其举动就应该让市场知道,因为我们现货商的进货策略必须将它的举动考虑在内,但现在它不表态,令我们很失望,使我们最后只得选择跟随伦敦。”上述那位贸易商说道。 此外,引起本轮沪铜行情反弹的另一个原因是江西铜业的停产通告称,其设备在检修。但对此公告,坊间却流传着另一种解读方式:江铜可能在同国储换铜,或者干脆把铜提供给国储。因为江铜的质量非常好,符合LME交割铜的标准,而国储很多铜的质量都不是很好。 这种说法虽然未得到证实,但是记者在江铜上海办事处了解到,前阶段江铜的相关负责人曾应发改委的邀请去北京商讨国储一事。 虽然在国储无语期间,期货市场上传出很多有关国储抛铜的消息,但是市场对其的回应却非常冷淡。 沪铜可能继续上涨 从一些海外基金对2006年的铜价展望来看,很多基金仍旧看多。 英国巴克莱银行和瑞富期货经纪公司则认为,今年的供需状况不会得到改观,中国因素仍是主要推动铜价上涨的因素。并且,由于中国铜企业没有订立2006年的购铜长单,这令2006年整个国内市场出现了100多万吨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 “如果国储2006年不继续向国内现货市场供给铜的话,国际基金仍旧可以以这一缺口来推动铜价,让中国的铜企业以更高的价格购铜。”一位贸易商说道。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则在日前表示,应关注铁矿石、铜等在内的9种工业基础原料。欧美由于基本完成了产业升级,对这些工业原料的依赖程度已大大降低,因此会容忍其价格的大幅上涨。但反观中国,由于产业发展阶段的因素,对工业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增长很快。中国必须高度关注工业原材料可能出现的危机和市场波动,加强资源结构的调整和掌握。 “国储铜”事件回放 2005年11月初,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SRB一高级官员表示,该局在伦敦的一名交易员可能未经国储局同意私自建立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空头仓位。 后据证实,该交易员建立了20万吨的期铜空单,此后为挽回损失,国储局围绕期铜价格走势连续4次抛铜对市场进行了干预,但迄今为止,这些努力均告失败。本报此前曾对国储干预过程作了连续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