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资源提价对商品市场影响不一 牛市呼声再度高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 09:18 证券时报

  香塘伟业 吴守祥

  国家发改委近日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并实行新的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天然气大幅涨价,拉开了资源价格改革大幕。2006年,我国将在石油、电、水、天然气、煤炭、土地价格等六个方面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笔者这里着重从中国的资源价格的变化趋势角度,谈谈对商品市场的看法。

  2005年,对于坚信铜等工业原料超级牛市的投资者来说,可以说遇上了一个丰收年。最近,有关商品牛市的呼声再度高涨,主要来源于对于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乐观预期。

  在

中航油和国储铜事件的深刻教训下,特别是在国外分析师的反复诱导下,国内大多数分析师就原油、有色金属、黄金、天然胶甚至农产品等商品市场超级牛市的存在和延续达成共识。不过笔者在坚持商品牛市的大势观的同时,认为商品市场的各个品种还是要区别对待,甚至对个别市场还需保持警惕。

  关于“商品市场超级牛市”一说,至少已经流行一年多了,其实投资人只要花点时间去研究一下CRB指数就不难得出结论的:2001年11月7日的181.83至2005年12月14日341.63,现在326左右,那分明就是一条不折不扣的“上升通道”。至今该通道一直保持良好,也没有出现十分明显的头部迹象。通货紧缩?经济学家们可能过于担忧了!

  我国人均资源储量并不丰富,45种重要矿产资源的现有储量,到“十一五”末期仅有23种可满足需求,到2020年将仅剩6种。同时我国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水等主要资源价格在全球范围是最便宜的。低价的资源造成大量浪费,同时不能有效刺激能源消耗企业开发节能新技术。另外,国内资源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使得国内资源出口量增加,出口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原本紧张的资源供需矛盾。改革的方向是资源定价市场化,价格的发展趋势自然是天然气、成品油、电煤等资源价格的逐步上升,而资源价格的上涨必然使得消耗资源较多的企业增加成本。

  以铜为例,由于矿产提税、煤炭、电力的涨价、以出口为目的的进口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等因素将导致铜冶炼成本上升,从而对铜价构成支撑。但由于精铜的价格早已同国际价格接轨,考虑到最近的连续暴涨,估计对于价格的再度提升有限。同样的道理,这方面的改革对于汽油、柴油的价格可能有较大的上升影响,但对于燃料油价格的影响有限。而对于铝价的影响可能稍微明显些,因为中国电解铝是净出口,资源价格的改革将使得国际市场享受中国廉价能源的时代逐渐消失。

  农产品市场表面看来和资源改革关系不大,其实也要区别对待。玉米在国际原油高价、国内资源提价的大背景下,面对禽流感的重大利空拒绝下调,证明后市将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只是发动的时机选择而已。资源提价对农用柴油、化肥等也有影响,但整体影响(如小麦市场)不大。由于中国减产,发达国家取消对棉花的补贴,中国棉

纺织品出口的需求刚性,棉花价格也将维持上扬态势。大豆市场由于全球供大于求的格局,区间震荡的可能性较大。天然胶既是农产品也是工业原料,供求偏紧,在整个商品市场大牛市格局的背景之下,应能以上涨为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