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因素不等于中国力量 用铜行业被推入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 09:51  证券时报

  大通期货 付春江

  国储抛铜后,国内外铜价连续创出新高,整个国内用铜行业被推到了一个异常艰难的困境当中。此前有不少人士认为,完全可以化中国因素为中国力量并试图对国内外铜价进行干预,但是残酷的事实证明:中国因素上升为中国力量,好难。

  应该说,尝试化中国因素为中国力量的初衷应该是好的,但是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力量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不要以为看到美国政府对油价干预的效果,就认为以中国的力量也可对全球铜价进行打压,因为至少目前来看中国的力量是不能与美国力量相提并论的,以美国的力量在干预油价前不但在市场上进行了大量的采购,并且在天时(飓风过后)、地利(70美元/桶)、人和(与OPEC进行同意协调)等方面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充分准备,才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我们在试图利用中国力量干预国内外铜价之前进行如此充分的准备了么?

  记得在不久前召开的LME年会上,全球最大铜生产商智利曾预计,铜市2006年将出现20-30万吨左右的过剩,未来三年价格将跌向2200-2400美元。但是不久之后当国储声明要释放铜库存来干预铜价的同时,智利政府铜业委员会Cochilco却将该国2005和2006年的铜产量预估下调,同时上调了铜价预估,委员会预期智利今年铜产量为537.2万吨,此前预估为550.4万吨。自那之后国际铜价就一直稳稳的运行在4000美元之上的水平,很显然,铜的定价权是掌握在与炒家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资源控制方手中,在力量对比方面本已处在下风的我们,在没有掌握资源的情况下还要去妄谈争夺定价权,最终吃亏的怎能不是我们自己?

  最近很多专家撰文建议采取联合谈判的策略去争夺相关商品价格话语权。笔者认为这种策略也未必见得会有好效果,因为我们不能冒置整个行业于死地的风险去与对手谈判,到头来对手还是会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来瓦解我们所谓的联盟。争夺稀缺资源定价的话语权,首先应该顺着国际炒家的思路相机主动采购(买单),先掌握住资源然后才能期望价格朝着有利于我们大局的方向靠近。大豆的例子就很显著———因为无论何时中国商家一直是采取主动采购的策略,所以国际炒家即使做多也掀起不了太大的波澜。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储事件也不过是期货市场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最终会将这件事逐渐淡忘。但我们需要记住的是,不要再让类似事件重演。

  随着敏感时间之窗———12月21日(12月期权执行日)的逐渐临近,目前人们考虑更多的是未来铜价将如何演绎。

  应该说最近国储的举动一方面对空头人气产生了重大的打击;另一方面也鼓舞了某些看多者的激情,一些人士甚至开始鼓吹超级大牛市的论调。在笔者看来,过度的恐慌与憧憬都是不可取的,作为参与者重要的是密切关注市场等待入场信号的出现。某种角度而言,国储在国际市场的失利或许将是铜价短期见顶的重要契机,因为年底将至炒家们或许也想趁着干掉对手的契机兑现利润来盘点一年来的丰硕成果。

  不要因为国储事件就失去对市场的理智判断,市场有自己的逻辑,它会用自己的形式来告诉人们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处罚,什么样的行为会取得胜利。

  最后,借用孙子兵法中的一句名言,给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及某些管理者共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