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国储铜价之争 > 正文
 

国储任重而道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 10:47 证券时报

  将贸易商拒之门外的第四次拍铜2万吨,流拍数量超过80%

  李华权

  12月7日,国储局第四次拍卖如期进行,但结果却出乎市场人士的意料。计划拍卖的2万吨储备铜中仅成交3700吨,80%以上的铜流拍。这个结果与本次拍卖活动只允许生产商参加
、贸易商被拒之门外有关,也与起拍底价过高有关。虽然国储用心良苦,但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先目的。如之后拍卖仍按目前模式进行,恐怕公开竞拍这种抛铜方式将无果而终。而从国际市场看,尽管保持低调使国储在表面上处于下风,但国储并没有就此认输离场。国储与基金之间的暗战仍将进行下去。

  国储规定只允许生产商参与拍卖,而将贸易商拒之门外的用意非常明确:使拍卖的大部分国储铜直接进入生产领域,缓解生产企业原材料短缺状况;避免中间加价环节,增加国储铜对生产企业的吸引力。可以说,国储的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与国家对铜市场

宏观调控目的也是相一致的。但是问题在于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选择这样的抛铜策略是无法实现上述目的的。

  真正导致中国用铜量萎缩的原因在于国内、外铜价大幅度上涨使国内铜加工企业无力负担成倍增加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因此,国储局调控国内铜市的重点应放在价格方面,而不是供应量方面。想在国内铜市场取得理想的调控效果,不打价格牌是不行的。

  但从几次拍卖的情况看,国储拍卖的铜在价格方面并不低于目前的现货市场价格,甚至与现货市场价格持平,这就导致国储拍卖对生产企业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以本次拍卖为例,国储拍卖底价虽然定于39000元/吨,但实际成交价格一般都高于这个价格。而拍卖当天上海长江有色金属市场1﹟铜价格为39200-39700元/吨,与拍卖底价相差无几。如果把品质折旧这部分加上,国储铜的实际价格基本持平于目前现货市场价格。

  同时,国储也没有充分考虑生产商的实际状况。在国储的拍卖公告中明确规定:每一轮拍卖数量为100吨。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想拿到储备铜,必须一次买下100吨。按今天拍卖底价39000元/吨计算,100吨铜至少需要390万元。而以目前国内铜加工企业的状况看,能拿出这么大笔资金来一次性采购铜的企业恐怕为数寥寥。因此,本次只有生产企业参与的拍卖中出现如此高比率的流拍也不足为奇。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国储想通过调整拍卖对象而把铜直接送到生产企业手中的目的几乎不可能实现。只有通过对拍卖价格的调整才能吸引更多的生产企业参与其中,而激活生产企业才能实现最终的调控目标。如不调整目前策略,恐怕之后参与竞拍的企业会越来越少,能够成功拍出的铜也会越来越少。

  但是,对国内价格的调控却无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外盘价格,因此国储要达到调控目标,与基金在LME市场的斗争就不能轻易言败,甚至是“只许胜,不许败”。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储在抛铜方面相当低调,出铜的速率也并不够快。虽然表面上基金占尽上风,但是从国储没有改变既定计划就能看出,国储并未因为基金狂拉价格而乱了阵脚。有两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如果没有交货的实力,国储为什么要负担起在规则上完全可以逃避得干干净净的责任?如果只是为了用虚张声势的手段来达到吓退基金的目的,国储为什么还要持续不断地输出现货?不会有人在明知失败的情况下,还会把自己的家底都掏出来让人洗劫得一干二净!至少经历了株冶事件和

中航油事件后痛定思痛的中国人将不会重蹈覆辙。那么,除了国储有必胜把握以外,我们找不到其他理由来解释国储的行为。

  与在期铜市场呼风唤雨的基金大鳄生死相搏,是需要实力、勇气、智谋和时间的,而要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则国储更是任重而道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