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高铜价影响下游企业 浙江铜加工企业无言吃黄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03:33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罗文辉 发自宁波

  当千里之外的国储拍卖第三批2万吨储备铜现场传来成交价升至每吨38200元的消息,正在宁波慈溪市参加第三届浙江省冶金有色行业协会铜业委员会年会的浙江各大铜加工企业的老总们情绪激昂起来。

  持续半年多的每吨35000元以上的高铜价正在严重伤害中国铜加工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这个浙江民营企业集群,也使一向行事低调的他们无法保持沉默。

  其实,早在一周前在上海的第二届中国铜会议上,国际铜加工协会(IWCC)中国代表处的负责人李岚谈到当前很多企业已在经受高铜价伤害时,曾透露IWCC已向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CEO发信呼吁,请LME高度重视高铜价抑制下游用铜企业的消费问题。而IWCC上一次向LME发函提请注意高铜价,正值上一世纪90年代中叶日本住友商社的滨中泰男将LME铜价推高至每吨3000美元之时。

  据上海万向投资有限公司在上述宁波年会上提交的一份关于近期铜消费不容乐观情况的调查分析报告中称,位属

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6家被调查铜管企业目前开工率平均仅为上半年的45%,对宁波的中小型漆包线企业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则显示其中60%处于停关状态,而位属珠三角地区的广东铜加工企业虽正值消费旺季,但经有关调查发现当前对铜的消费很差,甚至比春节期间还差。这些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上游原料电解铜的价格过高。

  占据国内铜材加工三分之一市场的浙江大部分铜材加工企业,尤其是年耗铜万吨以下的中小型企业,仍在延续夏季以来的生产低迷状态,而大型企业保持一般的生产状况却似乎表明其未受高铜价的严重影响。

  去年营业总收入达85.1亿元,也是国内铜管生产三巨头的浙江诸暨海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汪鸣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由于采取了压低库存(仅满足一周生产需要),在国际市场点价(可合理赊欠采购款)同时加速产品周转和预收出口销货款(以适当减轻财务压力),及调整产品结构(如大力发展高端的精密铜管)、市场结构(由主销同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转为主销高端产品需求旺盛的国外市场)和产业结构(由建筑用铜加工业进入装备用铜加工业)等应对措施,该公司今年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截止到10月份已经基本完成生产、出口的年度计划。

  与会的各大浙江铜加工企业也都提及

科学发展观下发展循环经济(废杂铜和废水的循环利用以降低生产成本),开展品牌经营(规避同质化价格竞争),加大出口比重及向铜加工的上、下游产业扩张等有效应对高铜价的举措。其实,这也是摆脱早期发展模式后不断做大、做强、做精的浙江民营经济活力所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1至9月中国铜材产量341.2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9.14%,其中浙江以99.67万吨高居各省榜首。另外,海关统计数据表明,今年铜加工制品的出口和废杂铜的进口一直保持惊人的增长速度。而中国铜加工业在高铜价下仍保持稳定发展,应与生产集中度及外向度不断提高的浙江铜加工业有关。

  但面对持续高烧不退的国内外铜价,与会各大铜加工企业老总们的心头始终挥不去利润微薄的下游产业(如家电行业)因高企的电解铜价和铜材价,而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原材料替代的阴影。

  高价位的铜还将维持多久,这是目前市场人士均无法准确回答的,也是无奈的铜加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