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铜价迭创历史新高 中国企业成为最大受害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16:25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 杨进欣) 就在11月9日国家物资储备局正式公布抛售2万吨铜以平抑过高铜价后,伦敦金属交易所三月铜期货却在基金买盘的推动下,在随后的连续四个交易日迭创新高,15日盘中更是创下4175美元的历史新高。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铜价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历史记录多次被刷新。此次铜价大牛市已持续41个月,持续的时间和上涨的幅度远远超过以往。
中国是世界铜第一消费大国,占世界总消费的20%以上,但又是世界第一进口国,长期的高价位使中国铜贸易逆差剧增。据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各类铜产品进口额高达127多亿美元,逆差105多亿美元;仅2005年1-9月进口额就已经达到120亿美元,逆差103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逆差总额,中国已成为高铜价的最大受害者。 铜价长期居高不下造成下游行业叫苦不迭,企业成本大增。上海一家电缆有限公司总裁表示,目前的高铜价开始对国内的电缆企业产生一定的压制作用。 11月9日国家物资储备局网站上称:“为缓解当前国内铜供应紧张状况,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受国家物资储备局委托拟以公开竞价方式销售2万吨国家储备铜。” 铜价迭创新高并非市场短缺所致。据英国商品研究所11月预测,2005年全球铜供应不仅不会短缺,还会出现10万多吨的过剩,与2004年的短缺79.8万吨大相径庭。日前在英国举行的LME年会上,众多国际大投资银行都纷纷预测2006年铜价会下调,市场将继续过剩。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国际机构和基金公司一再声称是“中国的巨大需求引起了价格的飙升和市场的恐慌”,把涨价的黑锅硬扣在中国头上。业内人士说,今年1-10月中国精铜产量为203万吨,同比增长20.7%,加上国储局释放部分储备铜,已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预计今年中国精铜进口将保持在去年的水平。在中国成为铜价上涨最大受害者的情况下,那些声称“中国因素”显然是别有用心的,也是毫无根据的。(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