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铜市超级周期来临 什么力量才能遏制狂奔的疯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10:53 中国证券报

  上海中期 胡凯西

  2005年11月11日,在中国国家储备局向市场抛售铜以平抑高企国内铜价时,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格却再创历史新高4105美元/吨。面对牛气冲天的行情,投资者不禁思索:还有什么力量才能遏制狂奔的“疯牛”?商品天价是否在不断演绎着罗杰斯最新著作《Hot Commodities》中所预言的15年超级牛市?

  全球供应频频受阻

  回头审视年初各大机构对2005年预测,不难看出,虽然国内外各机构在对铜市场供求平衡统计数据上存在差异,但是在平衡转化时间表上,却保持了惊人一致。2004年是供求缺口最大一年,2005年将逐步走向供求平衡,2006年将出现供给过剩。BrookHunt7月报告显示,2005年上半年精铜产量同比增长5.5%,较年初预测下降26万吨,但全年精铜产量将增长7.7%至1713万吨。全年消费将增长1.4%至1720万吨,全年供求缺口为7万吨,年初预测缺口为20万吨。Sempra 甚至预计2005年将出现大幅过剩,供求关系趋于平衡的特征更加明显。

  那么为何铜价在供求关系紧张逐步缓解情况下,还会如此猛烈上涨?事实上,由于罢工、事故、矿石品级下降,尤其是处理低品位矿面临的技术问题,使2005年铜供给增加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快速增长。铜短产的另外重要原因是,尽管精铜矿的增产足以提高冶炼产量,但上半年冶炼产能集中维修造成了短产。至于下半年主要产铜国智利总产量继续保持年比下降,是因为钼等副产品价格涨幅远高于铜价之后,有利的边际成本环境抑制了大幅提高铜产量兴趣,一些铜矿成本甚至因为副产品收入而变成了负数。所以,可以理解为何智利政府铜业委员会Cochilco11月10日称,将智利2005年铜产量预估调降至537.2万吨,原预期为550.4万吨,这意味智利今年铜产量将低于去年的541.3万吨。智利是全球最大铜生产国,Cochilco表示,2006年铜产量料将增长2.6%至551.1万吨,但这一预估亦低于其先前预计的552.5万吨。

  就年初预测和年中回顾相比,全球铜产量在铜价涨到惊心动魄关键时刻却未能如期跟进。Sempra 估计实际铜产量较年初预测减少18.2万吨,Brook Hunt估计较其年初预测减少26万吨。

  中国铜消费依然强劲

  中国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9月铜材产量为49.6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3.1%,再度刷新单月历史纪录;今年前三季度累计产量369.3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3%。中国1至9月精炼铜进口同比增长11.4%,达到102万吨,这使一些机构对铜价后市继续看好。

  由于电力紧张,中国大陆在夏季采取了大规模限电措施,消费企业开工率大打折扣。随着高温退去,金属季节性消费低潮也将过去,消费回升也不可避免。9月份是电线电缆传统消费高峰期,在消费淡季中,高铜价会抑制企业备库行为,但是一旦临近消费旺季,只要生产订单有利可图,企业很难克制备库冲动,特别是在大多数人对未来铜价预期看涨情况下,第四季度全球消费将适度回暖。根据CRU预测,今年全年中国精铜消费预计381.5万吨,产量预计243.5万吨,那么今后平均每月增产11.5万吨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超级周期已经来临

  回顾造成1973年开始的超级牛市的两大原因,一是当时日本、西德新的经济体崛起,二是美元遭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冲击。32年后的今天似乎又有重演之势,不过主角变成了中国。中国需求增长尤其迅猛,而且整个亚洲需求增长亦十分强劲。加上上世纪90年代投资不足,共同造成了许多基本金属供应紧张,并推动价格上涨,尤其是铜。

  笔者认为,经济日新月异的中国对金属需求是长期性的,而紧跟中国的印度、俄罗斯、巴西构成的“金砖四国”的庞大消费力,使这场资源争夺战刚刚启动;基本金属已经进入了更高价格区间,也就是“超级循环周期(super-cycle)”;大量指数基金投资金属市场已是长期行为。这就是造成铜市场牛气冲天,铜价格连创历史新高的真正原因。

  从更大周期来看,1974年创造的31年来运行箱体已经彻底突破。铜价已经进入了更高价格区间。目前经过平台型调整,LME、COMEX铜价继续演绎牛市主升浪第三浪3,超级周期中的铜价上升空间仍然很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