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中美纺织品协议达成 棉商对期市应保持一分清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7:08 新浪财经

  长江期货 黄骏飞

  一、对中美纺织品贸易协议的分析

  昨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在伦敦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磋
商最终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今年困扰棉纺业的压力大大减轻。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中美双方同意在协议期内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个类别产品实施数量管理,包括11个类别服装产品和10个类别纺织产品,其中16个类别为05年一体化产品,5个类别为02年以前一体化产品。协议产品2006年基数基本上是05年有关产品美国从中国的实际进口量,07年和08年基数均为上一年度全年协议量。协议产品06年增长率为10%至15%,07年增长率为12.5%至16%,08年增长率在15%至17%。对协议外产品,美方将克制使用242段条款。美国对协议签署日之前因242段设限个案造成的卡关货物立即放行,不计入协议量。

  这个协议的含金量多高有待我们分析。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于增长基数,那么,首先我们关注协议约定的二十多类产品出口增长情况。2005年1-7月,29类设限产品对美出口额为50.1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8%,在同期美国从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额中占比为48.84%。由于设限产品后期遭遇封关,因此不妨以此为基数进行测算,06年对美出口金额可达到55.21-57.72亿美元,较04年增长67-74%,较05年增长10—15%。其次,关注纺织品出口总量。2004年我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增长了40%以上,达到了180亿美元。而2005年1—9月,我国对美出口纺织服装139亿美元,其中05年上半年出口量较大,6月份以后受贸易争端影响出口量显著下滑。而中国纺织品对原非设限地区(剔除港澳)出口增幅为15%,因此预计05年度的出口量较04年度的增长幅度相对有限,在10%—15%之间。所以,以05年为基数的协议是双方都有所退让的结果,涉棉企业对此应保持一分清醒。

  二、政府衡量棉价是否合理的标准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指出“衡量棉价是否合理的三条标准”:一、农民是否有生产积极性。前几年由于供大于求,棉花收购价偏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而价格能够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效手段。二、纺织企业是否能够承受。国内棉花价格与国际市场棉价接轨,是保持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如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会部分抵消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削弱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而出口下降,必然减少对棉花的需求,从而造成棉花的积压,也会损害农民利益。三、棉花经营企业是否顺价销售。棉花的收购价与销售价之间要有合理的差价。如果对棉花价格走势有着过高的、不切实际的预期,盲目抬价收购,必然造成后期棉花需求减少,销售困难。10月26日媒体报道了关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棉花收购等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目前棉花市场存在较大风险,希望各地有关部门提醒涉棉企业吸取2003年度棉花价格大起大落的教训,不要盲目抬价抢购,切实防范市场风险。当天郑棉期货就大幅收低,第二日撮合市场全线下跌,棉花现货价格开始小幅回落。发改委下发的紧急通知,表明了政府在保护棉农、保护棉纺织企业之间选择着平衡点,而棉花加工贸易商利益谁来保护?棉花加工贸易商的经营风险陡然增加。

  由于发改委可以通过增发配额、增加或抛售储备棉等手段调节棉花市场,虽然没有实质性调控措施出台,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它对市场的看法。“全球棉花资源是充裕的;棉花需求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棉价水平偏高”等论断的影响下,农发行也下发了提示抢购风险的相关通知,一系列政策即使不会改变国内棉花市场的刚性缺口,但对棉价涨升的节奏和幅度难免起到调控作用。

  经过对涉棉主体的广泛调查,我们了解了现阶段各产销主体的承受能力:12000元/吨以下的棉价将损害棉农的利益,打击棉花生产商的积极性;15000元/吨以上的棉价将造成全国纺织企业大面积亏损,影响1900纺织工人的就业问题。显然,目前政府认可的棉价波动区间在12000—15000元/吨,一旦超过或接近敏感价位,棉市必将引发国家强有力的政策干预。

  三、进口棉:棉花收购与加工商头顶上的一把刀

  我国05年7月至06年6月可使用的棉花进口配额有260多万吨,目前进口配额相对宽裕。在国内棉花价格居高不下时,去年尝到向中国出口棉花甜头的外国企业,已开始悄悄改变对中国的出口方式。为缩短交货期,由过去的询价、看样、签约、装运等繁杂环节,改为直接发货到中国沿海港口的保税区仓库,减少了交易环节,保税区的棉花虽然还没通关,但已对国内的棉花市场形成了潜在供给,一旦进入就会迅速冲击国内棉花市场。

  11月2日,12月合约价格跌至52美分/磅,亚洲主要港口到岸价56美分/磅,按56美分/磅、1%关税计算,折人民币进口成本价12294元/吨,低于国内市场1911元/吨,价差比十月上旬显著扩大。考虑到配额的市场价格,国内纺织企业通常在同等级国内棉高过外棉1500元/吨以上时才开始使用外棉。后期,一旦国内棉花价格高过外棉2000元/吨以上时,纺织企业必然会加大外棉的使用量,这对高价抢购籽棉的国内棉花加工贸易商来说,无疑面临了巨大的销售风险。

  四、棉花加工贸易商:面临的潜在风险

  8月中旬以来,郑商所棉花期货价格和电子撮合价格上涨了1000多元/吨。国内棉价居高不下,各地棉花经营企业纷纷抬价抢购新棉,高价收购形成籽棉和皮棉价格倒挂,流动资金短缺的棉花公司成为了高风险的市场主体。面对待价而沽的棉农和有心无力的棉纺织企业,我国棉花的收购加工成本和风险同步增长,原本利润微薄的棉花加工贸易商承担着市场疲软和资源紧张的双重压力,购销活动进退两难。

  而人民币升值压力再度突出,海外远期交易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一年期合约升值了4%,近期有放宽汇率浮动区间的可能,外棉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拉大,纺织品出口增长的压力日益加剧。

  棉花收购价格居高不下使棉花经营企业今年面临的市场风险可能比往年更大。由于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谈判刚有结果,国内纺织企业往往要到年底才能拿到国外订单,这令不少棉商寄希望于后期棉花价格继续上涨,棉花加工贸易商的利润被压为赌注。

  五、应对策略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棉花加工贸易商的现货贸易获利难度加大,如果囤积待售则不仅会加大资金成本,而且会面临很大的价格下跌风险。目前棉花贸易商的收购加工成本价已上涨到13500元/吨至14000元/吨甚至更高,其期货远期(1月、3月)交割成本在上升至14000至14500,因此:

  1)对已经参与期货市场准备建立在远期放空并交割的贸易商,我们建议降低期现套利的盈利预期,不要预期出现类似去年1000-2000元的巨大差价,也不要期望这种套利机会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在期货远期合约(1月或3月)与交割成本价格出现300-500元/吨以上的差价时,也就是当1月合约达到15200以上、3月合约达到15400时,果断抛空,抓住稍纵即逝的套利机会,通过多批次卖期保值,确保超越现货贸易的稳定利润。

  2)对于没有参与期货市场的加工贸易商而言,任何盲目抢购、囤货居奇、期望现货市场价格暴涨的过于投机的心态隐含着很大的投资风险,“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我们建议,在关注现货价格变化的同时,积极关注郑棉的期货价格变化,将期货市场作为你销售棉花的重要渠道,谨慎比较现货贸易可能的获利空间和期现套利空间大小,在棉花收购后期资金相对宽松时,寻找机会果然介入期货市场,锁定你的贸易利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