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价是怎样炼成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08:54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徐伟 见习记者 王宇新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上扬,自6月23日,突破每桶60美元心理价位之后,至7月7日当天,纽约油价经历了14年来最为惊心动魄的变化,一度高达62.10美元,旋即下跌4.08美元,最后收于60.73美元,使交易商们的神经饱受刺激。
人们无奈地看到,澳新投资银行大宗商品分析师丹尼尔·海内斯此前有关国际油价将很快突破60美元心理大关的预测不幸言中;美国著名能源分析师菲利普·弗拉格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可能攀升至每桶70美元;摩根士丹利的道格拉斯·特瑞森预计,油价有可能达到85美元一桶。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国际油价还有再创新高的可能。那么,国际油价一路高涨,中国的油价将如何随波而动?一直备受人们指责的中国油价究竟低还是不低?政府在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中应起何种作用?中国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需要如何调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内的一些能源问题专家。 中国油价的形成机制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上一直有人认为,与国际油价相比,中国的油价太低了。那么,中国油价究竟低不低?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员梁仰椿博士介绍,在1998年,中国价格改革由完全计划向市场经济转轨,由于没有经验,所以参照国际主要的、发展成熟的新加坡的市场作为国内石油定价的基础。后来,随着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新加坡的石油价格已不能反映国际市场的价格。在2001年底,我国选择了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市场——纽约、鹿特丹和新加坡作为参照基础,目前中国的油价包括原油和成品油都是依照国际油价而制定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凤起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这样一种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但变动又滞后一到两个月。这种价格形成机制始自1998年6月。我国油品的定价机制由原来的政府直接定价转向政府反映式与预期式引导的定价机制。其中,石油是价格市场化改革步伐最快的能源品种。1998年,国务院决定以月度为基础将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挂钩。2000年,我国通过连续7次调整油价,彻底改变了石油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的状况,开始与国际市场油价基本同步。按照国家的规定,国产原油基准价格由国家发改委根据上月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的离岸价格加上关税确定的,贴水或升水由购销双方根据原油运杂费负担和国外油种的质量差价及市场供求等情况协商确定,这就是国内原油定价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一个月的原因。国内成品油价格则以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按照规定,只有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上涨幅度超过8%,国家发改委才会在三地加权价格的基础上加运费制定出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而这个中准价就是石油公司调价的依据。 然而,国内成品油汽、柴油价格并未与国际市场直接挂钩,其零售中间标准价格由国家发改委核准公布,而出厂价格、批发价格和实际零售价格均由石油与石化两大集团根据市场交易实际情况自主决定。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能源问题专家赵宏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认为,从实践方面看,我国的石油价格并不比国外的低,原因在于我国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强度不一致。因为国际市场变化快,而我国发改委要核准发布中准价,所以存在滞后现象。 中国油价迟早会与国际油价保持一致 1993年以后,我国石油的进口量骤然上升,由出口国变为石油的净进口国,进口石油占到我国石油消耗量的40%。在这种局面下,国际油价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国内油价的波动。 如果目前的全球高油价持续居高不下,我国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上涨的压力才将一步步加大。虽然专家们认为当前的全球高油价暂时不会反映到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来,但是按照上述价格形成机制推测,高油价早晚会对日进口石油300万桶的中国经济带来寒意。首先,由于中国国内油价跟国际油价之间的调整不同步,上一波油价的上涨也需要消化,那么等发改委参照制定出中准价以后,国内价格的上升或许要更高。其次,石油运输成本的变化,也是影响石油价格的主要因素。第三,每逢电力紧张时,企业启动自备发电机,也将导致对于柴油需求的飙升。最后,中国的油耗较高。单位GDP的石油消耗高出美国30%,高出日本2倍以上。上述因素都会对国内石油价格爬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政府参与石油定价的利弊 专家指出,我国现有的石油定价体制不尽合理,关于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也存在争议。一些专家认为,不能被动地把石油定价的重任交给市场,需要加强政府在石油价格形成方面的作用,持此种观点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稳教授指出,一方面,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不能盲目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定价。如果频繁地调整,则会引起消费者信心的不足,进一步影响经济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是期货市场价格在涨,原油期货是一种金融资产,不是实际的交易价格,也不是现货的交割价格,它带有很多的投机资金的炒作以及政治目的,王稳教授指出,“国内价格以此为依据进行调整,很可能正中圈套。”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董秀成副院长则认为,石油价格是不可能固定不变的。一方面,炼油企业受到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如果固定其成品油的价格,则在无形之中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甚至造成全行业的亏损;另一方面,如果固定了成品油的价格,则由于国内的油价远远低于国际油价,造成能源的外流,从而延缓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政府制定石油的价格是综合了国际油价、企业的利益、老百姓的承受度以及周边地区的稳定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石油的价格是非变不可,但是其如何变则成为经济关注的焦点。 另一部分专家认为,应逐步淡化政府对石油价格的人为控制,加大价格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加拿大Concordin大学经济学博士董保民则指出,如果中国石油的市场销售价远低于国际的市场价格,我们产品反映出来的价格就是扭曲的,那么低价的石油产品在国际上竞争,长期来讲是吃亏的,所以与国际市场接轨是个有效的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赵农认为,发达国家政府很少参与制定日常的石油价格,只是在面临油价的暴涨时,实施一定时期的油品价格管制。例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石油的开发投入、价格形成等问题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基本不予干预。 董秀成认为,在石油市场上,政府失灵,市场有很强的自我调节的能力。政府定价,企业执行这一价格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可以说十分有效。但现在市场经济很成熟了,企业也拥有自主权了,政府不应该再作为经营者,应该退出这个市场。并且,由于政府对市场的滞后性,它会产生廉价的投票权,也就是腐败;但是企业不一样,它的股东投票具有昂贵的投票权,企业的产品涨价,会影响销售,如果一个市场的需求弹性高,一旦涨价,需求量立刻减少,企业的利润也会减少。所以,政府应该作为管理者的身份参加石油的定价,而并非作为经营者参与其中。 赵宏图认为,目前我国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处于改善当中,与国际接轨在缓慢进行,这可以称之为中国特色的价格机制,突出特点就是政府的作用还比较大,三大集团几乎垄断了全国的石油市场。他认为,市场的作用应该再大一点,促进民营企业参与石油领域发展,形成市场为主导的、各方相互制约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 改革石油定价的政策性建议 专家认为,由于石油属于战略性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较大,因此,政府以后的举措备受关注。面对国际油价的波动,我国有必要对现有石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破除石油行业的垄断局面,加快建立国家的石油储备体系与价格调控体系,通过国际市场的石油吞吐,达到稳定国内油价的目标。 赵农认为,油价的剧烈波动,尤其是它的持续上涨,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维持油价的基本稳定,应当是政府从事宏观经济调控的措施之一。 董保民和赵宏图则认为,政府调整的方向是国内石油价格应该循序渐进地逐渐接近国际的市场价格。石油价格的调动频率应该加快,幅度则再减小,变得更加平稳。由原来的两、三个月一次变为半月一次,再综合考虑国计民生的因素,使国内石油的定价逐步实行市场化,与国际市场接轨。 但是,王稳教授则指出,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政府可以稳定石油价格,将其固定在某一个可以保持经济稳定的值上。并且在此过程中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区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其次是看我们的石油供应来源于哪个市场,进油的比例是多少,综合考虑国内的原油成本。 “石油的价格改革不能仅仅盯着价格改,而要从价格的形成机制去改。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逐步完善定价机制——发展自己的期货市场,逐步参与国际石油定价,当然这需要一定的磨合期。”梁仰春博士分析:“国外的油价上涨了则国外可以以期货的形式规避价格风险;但是国内油价上涨了,则四大垄断组织垄断进口,获取高额利润。石油价格体制改革涉及到各个环节,首先是石油市场体系的建立,打破现行的垄断势力;其次,要实行市场化改革,借鉴国际其他国家成功进行石油定价的有益经验。” “政府可以采取上限规制或者收益率规制”,董保民建议:“收益率规制,是指政府在了解运营成本的情况下,给受规制行业的企业一定的、合理的利润率,当然这还受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和社会的平均利润率调整。而上限规制则是政府制定价格上限,过一定的时间就会调整,但并不顾及企业的成本。其不同点在于:收益率规制不是一种激励规制,企业降低成本的积极性比较低,上限规制相对来说会好一点。但是上限规制的缺点是可能会导致企业攫取很多的‘租’——不是通过竞争性的市场行为而获得,而是通过其占有垄断地位获得。收益率规制另外一个缺点是,会产生规制俘虏——通过贿赂政府官员而提高收益率。” 政府下达的石化行业利润指标每年高达数百亿元,这就为垄断企业油价的只高不低行为提供了口实。在对外石油采购体制上也存在严重的垄断和特许行为,人为制造了许多寻租机会。梁仰春博士指出,最根本的是打破现行的市场垄断,建立市场体系。 综合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意见,下一步我国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旨在稳定油价的调控体系,根据世界油价的波动调节库存,通过石油存货的变动平抑油价。彻底改变买涨不买跌的局面。 二、政府应当划清作为国有股东收益和国家财政税收的界限,放弃对于行业的利润指标要求。建立石油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政府保留当发生重大变故或其他原因导致油价超出宏观经济所能承受的某种极限时,实行价格管制的权力。 三、尽快打破石油行业的垄断格局,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竞争,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成为石油价格的主导因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