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向众说纷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08:45 证券时报 | |||||||||
实习记者卢叶 7月份以来,一系列扑朔迷离的统计数据使得各方对经济形势的讨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而有关通胀和通缩的争论更是成为争论的焦点。发生通缩、既不通缩也不通胀、发生通胀,有关物价走势的三种可能都有自己的支持者。
通缩论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今年中国GDP增长将呈现下滑态势,CPI从第三季度开始将进入负增长阶段,三、四季度CPI增速将分别为-0.81%和-0.62%。其大胆而数量化的预测使其成为通缩派的主要代表。 与清华大学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知名学者林毅夫。他认为,今年中国物价水平“肯定为负增长”,通货紧缩在今年下半年不可避免,CPI与PPI之间日益明显的“剪刀差”表明价格链条已断裂,生产过剩隐忧已现。林毅夫表示,“如果不把过冷的那一部分工业制成品,如家电等的需求鼓动起来,今年将会是通货紧缩。” 物价平稳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近日对媒体表示,“下半年CPI温和上涨,全年涨幅3%以内”。任兴洲认为,食品价格与服务价格是决定下半年CPI涨幅的重要因素。由于粮食丰收,价格继续下降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服务和居住价格继续保持上涨。另外,生产资料产需间的矛盾缺口会缩小,价格相对有所下降,房地产价格将继续小幅回落。从目前的价格走势来看,既不可能出现通缩,也不会出现通胀。 压力仍存论 在专家学者的观点显得激进的同时,货币当局的观点则显得更为谨慎。人民银行在最新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下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 该报告指出,今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水平,并且这种势头还将持续下去,受此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潜在压力依然存在。首先,上游产品涨价已经在温和地向下游传导。前5个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分别累计上涨5.7%、10%,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中,煤电油运和矿产品涨幅明显。其次,从居民消费价格结构看,水、电、交通、燃气等重要公共事业价格面临越来越大的调价压力,将进一步引导服务项目价格涨幅加大,进而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此外,房价短期仍会在高位继续运行,土地、资金、劳动力价格面临上涨压力,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压力也在加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