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石油价格 > 正文
 

中国应建立集中海外石油投资体系首选中东地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09:15 中国证券报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 李国洪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维持这种发展所需的资源保障,已经使中国石油企业走上了大举进行海外投资之路。日前,中海油(资讯 行情 论坛)已决定与全球石油巨头雪佛龙-德士古就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展开争夺;中石油(资讯 行情 论坛)也做出了收购母公司海外资产的计划……商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中
国海油等为核心的中国石油企业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参与了65个油气项目勘探和开发,累计投资70亿美元,共获份额油6000万吨。

  “出海”一事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未来石油供给安全战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只占全球的2%左右,相对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属贫油国。据预测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中国石油年产量分别为1.7亿吨、1.8亿吨和1.0亿吨;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达3.3亿吨,需求缺口将达到1.6亿吨;2020年的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6.1亿吨,缺口达2.7亿-4.3亿吨。由于国内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中国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前后,中国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5.8%-62.1%。因此,在当前中国石油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走出去已成为必然,但在出海“义无返顾”的同时,各大石油企业也应该在如何建立一个有效集中的海外石油投资体系问题上多下一些工夫。

  何处采油是关键在当前55美元的高油价环境下,显然走出去买油不如走出去采油。那么到哪里去采油最合适?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我们的邻国俄罗斯。作为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石油储量世界第八的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又与中国多处接壤。然而,我国与俄罗斯在石油方面合作并不顺利:且不说悬而未决的“安大线”和“安纳线”之争;2003年底,中石油集团曾赢得俄罗斯Stimul 石油公司61.8%股份的收购权,但在竞标中胜出的情况下最终未能如愿完成收购;中石油集团还曾试图在俄罗斯石油公司Slavne f t 私有化的过程中参与竞购,但最后还是撤回了出价……这些不顺利都说明俄罗斯并不太适合中国石油企业,笔者不看好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俄石油工业开发得较早,油田已平均开采70-80年,在油田开采后期,不仅石油储量前景难以看好,且生产成本上升较快。在其开采后期要不断提升深井泵的扬程,甚至要打注水井促采,中国较为成熟的注水开采技术在俄罗斯很难应用,而其他提高采收率的办法在中国技术上又不成熟。另外,俄罗斯政治环境复杂,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中国石油企业的手脚。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三大石油巨头又是如何做的呢?

  中石油集团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大型企业。据了解,中石油正在执行的44个海外石油投资项目,分布于世界4大洲18个国家。基本上形成了4个海外油气生产基地,即北非地区、中亚地区、南美地区和亚澳地区。最新统计显示,中石油海外原油作业产量达2548万吨,获得权益原油产量13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19.2亿立方米,获得权益产量13.9亿立方米。从1998年至2003年,海外原油作业产量增加了6.78倍,权益产量增加了5.11倍。

  中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近年来也大大加快了“走出去”采油的步伐,目前已在伊朗、沙特、加蓬、哈萨克斯坦、也门及厄瓜多尔五个国家参与当地的石油及天然气项目,并已签订了项目协议。其中,中石化于2003年底在伊朗成功打出高产油气井;该公司同时还参与了世界第二大油田阿扎德干德油田北部区块的竞标;今年3月,中石化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及沙特王国石油部更签署了相关开发协议,首次正式登陆世界最大的油气富集区沙特阿拉伯。

  中海油也是“走出去”采油的生力军。早在2002年,中海油就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三块石油天然气田,特别是5.58亿美元购买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度尼西亚5个海上油田的部分石油资产,成为了目前中国公司并购国外资产数额最大的项目之一。中海油这一跨国资产并购将为其带来每年4000万桶、约500万吨石油的份额。经过这次并购,中海油现在已经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

  应锁定中东油气源今年4月,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德士古以18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排名第九的优尼科石油公司,而较早与优尼科接触的中海油却无功而返。但中海油仍在就此不断努力,据悉最终可能将收购优尼科在亚洲的部分资产。中海油最早介入此交易,而且被认为是最有诚意的潜在买家之一;此外中海油与优尼科业务相互重叠部分甚少,有较强的互补性,市场普遍认为中海油的收购方案对其更具吸引力。那究竟是什么阻挡了中海油对优尼科美国本土资产收购的脚步?

  从附图中可以看到,世界石油的开采成本差异性极大,从1美元每桶至30美元每桶不等,美国本土的开采成本较高,要达到25-30美元每桶。优尼科在美国本土开采埋藏极深的石油,中海油介入不仅是对其生产成本的考验,更是对其技术水平的巨大挑战,中海油最终止步不前也恰恰是由于这个最重要的原因。而中东地区石油开采成本最低,石油埋藏浅,采油技术也十分简单。目前中东沙漠腹地尚有较多石油资源未进行勘探开发,正好为中国企业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笔者建议,中国的石油巨头们一定要把目光放到成本较低、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