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原地不动保持1.8% 环比连续3月下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09:01 第一财经日报 | ||||||||
生产过剩内需不足企业成本上涨无法转嫁消费者 本报记者 禹刚 发自北京 5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继续停留在1.8%,而从CPI环比(与前一月相比)来看,这已经是连续3个月下降。经济学家认为,这进一步反映了消费需求下降的趋势,同时也反
CPI的下行压力 国家统计局昨日(13日)公布,5月份CPI同比上涨1.8%,但环比来看,在3月、4月分别下降0.9%和0.3%的基础上,5月CPI比4月又下降0.2%。 “1.8%的数字表明,5月的翘尾影响较小。”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但从环比的数据来看,物价一直往下走,消费需求依然偏软。”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持同样观点,“前两年的投资较大,现在产能在释放,供给压力较大。但是需求方面依然不振,所以从环比来看,近三个月CPI都在下降。” 王小广预计,在两方面的向下压力面前,全年的CPI将不会超过2.5%,低于政府今年4%的目标。“我们自己的预测是3%,但从现在走势来看,可能是比2.5%还要低。”他进一步向记者表示,“下半年来看,由于去年基数较高,而除了服务品之外的其他产品都没有价格上涨的动力,我们预测下半年CPI在2%左右。” 国际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5月份累计,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4%。 持继续走低观点的还有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他向本报记者表示,未来3个月物价将继续回落,预计6月份物价涨幅为1.5%,第二季度物价涨幅为1.7%,比第一季度回落1.1%,而整个上半年涨幅为2.3%,比去年同期低1.3%。 高盛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则表示,5月CPI与4月持平,主要原因是粮食和食品价格增幅较小所致,对未来走势她则不那么乐观:“上游生产价格指数(PPI)的压力会逐步传导下来,加上工资和就业率的上升,我们预计下半年CPI会逐渐攀升。” 摩根大通也表示5月CPI有走强的迹象。虽然1.8%的数字和市场预期持平,但略高于摩根大通此前1.3%的预计。该行的分析师认为,核心消费产品价格尽管同比下降1.3%,但比4月份上涨了0.2%,“尽管生产过剩,但这个信号表明,企业正努力将较高的原材料价格因素向下传导。” 粮食和公用事业价格是关键 5月的CPI涨幅与4月持平,李慧勇表示,虽然并未延续前两个月涨幅大幅度回落的趋势,但弄清楚导致CPI变化的原因,对于判断CPI未来运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他分析指出,从CPI分类指数来看,服务类涨价并不是CPI涨幅企稳的主要原因。同时核心CPI涨幅和上月持平,也可以排除核心CPI的因素。“这样来看,CPI涨幅的企稳主要和食品价格涨幅的异常变化有关。”李慧勇表示,5月份食品价格比4月份回落0.6%,这一跌幅比过去几年的趋势值还要小0.6%,使得5月份的CPI环比跌幅比趋势值小0.2%。 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继续保持下滑趋势,祝宝良和王小广都对此表达了关注。王小广认为,总的来看,粮食价格保持“稳中趋降”的态势,但洪涝灾害也许会对重要的秋粮收成带来影响。 李慧勇还表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除了粮食涨价或者非典期间的鲜菜价格上涨之外,其他短期因素很难改变食品的季节性回落趋势,因此尽管食品价格回落幅度趋缓,“但回落的趋势不会因此而改变。” 除去粮食价格,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指数就是居住类的价格变化。5月份,居住类价格上涨5.8%。其中,水、电及燃料等公用事业价格上涨8.9%,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2.9%,租房价格上涨2.2%。 祝宝良表示,去年由于粮食价格猛涨,国家为了控制物价水平保持在3%左右,对公用事业采取“压”的态度,今年的调控改变了以往方式,把压抑价格的释放出来,他强调,“这一块,确实价格偏低。” 王小广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虽然居住类价格尚没有出现加速的信号,还会保持在5%~6%的涨幅,但水、电、燃料等公用事业价格“将会加速上涨”。 摩根大通的分析师更是提醒需着重关注这一类指数,他在给记者发来的邮件中表示,居住类价格环比增加了0.8%,显示上涨的公用事业价格开始向消费者传导,“我们预测5月份以后,居住类价格将会有较快的增长。” 生产过剩和内需疲软 在消费需求不振的问题上,祝宝良认为有关部门存在预测失误,“我们之前对消费品生产能力的估计严重不足。” 他认为,目前消费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过剩的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尤其是纺织、轻工领域,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祝宝良强调,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来即使需求上来一点,价格也暂时一下子不会上升。” 对于生产和需求不匹配对外贸的影响,祝宝良也表达了不安。“5月份出现这么大的顺差,也反映出内需不足,进口增长疲软,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对贸易结构的调整。”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贸易盈余达到89.9亿美元,为本年度最大的月度顺差,其中出口增速为30%,而进口只增加了15%。 对于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下游产品持续在跌的现象,祝宝良解释,原因之一就是市场的预期在发生改变,“大家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发生了变化,下一步投资增长还会放慢,传导的速度会更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