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特保困住的美国纺织品采购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09:27 第一财经日报 | ||||||||
来华采购纺织品却遭遇欧美“特保”。信奉“自由贸易应当无所不在”的美国商人,开始考虑在中国投资生产未设限纺织品,然而他们也很担心,“说不定哪一天这些面料也可能遭遇设限。” 本报记者 王斌 包庆 发自上海
6月4日8:30,初夏清晨的阳光透过树阴的罅隙,洒向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微微散发着热情。此刻,丹尼尔(DanielSadigh)却无心享用美味的早餐,他匆匆来到酒店的咖啡厅,开始与中国某纺织企业负责人谈起了“落地生根”的合作计划。在两周前登上来中国的飞机之前,他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这次就要在中国投资。 丹尼尔是“欧美买家采购团”成员之一,该采购团5月20日到达中国。在到过杭州、苏州、广州、绍兴、太仓之后,采购团又来到了本次采购之旅的最后一站——上海。丹尼尔是美国洛杉矶一家名为Sugar-Moods服装公司的首席运营官,也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这家已经成立了12年的公司以生产中高档女式服装为主,两年前开始到中国进行纺织原料等产品的采购。 随着今年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欧美纺织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原料供应及加工基地,作为世界主要服装生产中心之一的中国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纺织业的一些大牌公司,如弹性纤维领域巨头英威达(Invista)、生产Po-lartec品牌绒毛织物的著名厂商MaldenMillsIndus-triesInc.以及发明Gore-Tex牌纤维的W.L.Gore&Associates等纷纷开始在中国建厂或继续扩大业务。 丹尼尔所在的公司,50%的业务是生产自有品牌服装Sugar和Moods,同时还承担了一些大品牌服装的部分外包业务。不过,洛杉矶公司的高昂运营成本让其开始考虑从业务结构到产品的一系列转型,“以往,我在中国的采购份额占5%左右,其余95%的面料采购都是在美国本土和欧洲进行的,”丹尼尔说,“但是这次行程结束之后,我们在中国采购面料的份额会增加到60%。” 在丹尼尔看来,他的很多同行已经抢在前面,享受了这种全球自由贸易架构所提供的种种优惠。对于两年前才来中国的丹尼尔而言,显然只能算是后来者。 然而,正是这次中国采购之旅让丹尼尔苦恼不已,他不得不临时改变了采购计划。 5月23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对中国棉制裤子等3类纺织产品设限,4天之后,又宣布对中国产化纤制裤子等4类纺织产品设限。这意味着,今年这7类纺织产品出口美国的增长率均不得超过7.5%。丹尼尔原准备采购的产品正在这7类设限产品之中。 6月4日,是该采购团在华行程的最后一天,很多买家逐渐放松紧绷了半个月的采购、谈判之弦。 但这份轻松并不属于丹尼尔。他说:“我们临时改变决定,要和中国的工厂建立合资公司,我希望谈判顺利,两个月后中国的工厂就能够投入生产我们需要的产品。” 丹尼尔的不轻松不是来自别人,而是他的祖国。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理念风行的今天,欧美却频频举起“特保”的贸易保护大旗,向中国纺织品设限。然而苦果最终不是由单方来品尝,像丹尼尔一样的美国纺织品制造商们也挣扎在“特保”的漩涡中。 不过,和丹尼尔一道来中国采购的索尔(SolSparer)却是个幸运者。他在此前美国的纺织品转移战中获益匪浅。 索尔在墨西哥拥有一家雇用300个工人的工厂,生产产品涉及皮箱、服装配饰等,其中仅箱包一类产品每年从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数量就达到500万只,“而这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前是不可想象的。”索尔说。 15年前,索尔在墨西哥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开始利用墨西哥低廉的劳动力为美国大品牌企业代工,而在索尔的墨西哥工厂建立4年后,1994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开始生效,索尔的生意也开始突飞猛进。 已经76岁的索尔喜欢穿纯棉质地的休闲装,谈到自由贸易给他生意带来的好处时,禁不住眉开眼笑,“我们可以拿到更多的订单,并且每周用卡车运货给美国的客户,两天的时间就可以运到,不用再等待集装箱舱位和繁琐的通关手续。” 后来和中国的贸易也成为索尔整个生意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目前索尔的联合制造公司与大连、上海、苏州的三家公司组建过合资企业。而从中国合资公司进口到墨西哥工厂的原料也从10年前的千分之几上升到百分之十。索尔相信,这个比例还将迅速提升。 “我总是从世界各地进料,但近年来,拉链、纽扣、装饰这些小配件总是能在中国找到满意的价格和合作方,以前这些东西往往在日本、韩国等地采购。”索尔说。 索尔坦言,从中国采购原料到墨西哥进行生产加工,自己的工厂可以赚取10%~15%左右的利润,但索尔的客户美国著名的零售商或者品牌拥有者,可以赚取200%甚至300%的利润差价。 “我的很多纺织服装行业同行都认为这是非常好的‘链条’。”索尔说。 和索尔的公司不同,更多的美国品牌纺织服装企业是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之后,才重新在全球视野内审视自己的业务。丹尼尔的公司就是这样的后来者。随着中国纺织品企业竞争力的加强,欧美纺织企业的后来者不得不和中国企业一样,面对本国政府在利益集团游说下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在任何地方都应该是自由的。”尽管索尔在中国采购的产品没有受到这次设限的影响,他却对美国政府设限表示了不满。而这几乎是采购商们的共识。 相对于已经在10年前完成业务链转移的索尔而言,丹尼尔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更大。 从与中国厂商开始谈判到生产,留给丹尼尔的只有两个月时间,他似乎在和时间赛跑。丹尼尔的语气中明显流露出几分焦虑,说话时不停地看着手表。“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许一切都有可能,我们的计划是两个月,但这也取决于双方谈判的进展。” 对那些急于向中国转移生产链条的欧美纺织品生产商来说,他们所做的只能是等待和无奈。 即使是刚刚过去的一周内,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与贸易代表波特曼相继来华,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会晤磋商,依然没有给这些美国商人们明确的答案。 丹尼尔希望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后,生产那些没有被美国设限的产品,“说不定哪天这些面料也可能遭遇设限,合资公司可以增加我对原料变化的控制能力。” “有问题发生时,我们只能不断改变计划。”丹尼尔对近期发生的情况有些无奈。 一切仍在继续,一切还是未知。插图/苏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