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棉研究进入期货市场 可能将催生棉花期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06:58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柏亮 发自郑州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棉”)目前正在研究进入期货市场,中储棉副总经理王希瑾6月1日在“2005年棉花(资讯 论坛)市场高峰论坛”上透露。而就在当天,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总经理王献立表示,郑商所正在研究推出棉花期权。
业内人士不禁猜测,中储棉是否将成为棉花期权的做市商?在国内的期权研究中,没有适合的做市商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 王献立表示,郑商所正在努力推进棉花期权工作,目前合约设计已经完毕,交易所的系统开发也已完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期权专业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完善的期货市场,既应该有期货交易,也应该有期权交易,这样才能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机制。 “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推出期权品种。”首创期货总经理杨金说,期货市场的衍生品种太少了,市场不活跃,不利于客户的风险管理。“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越早越好。” 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推出期权的关键问题在于做市商。包括正在讨论的铜(资讯 论坛)、小麦(资讯 论坛)等期权,做市商的缺失都是一道迈不过的坎。一是制度上,中国期货市场还不允许存在做市商;二是中国市场上难以找到合适的机构或企业成为做市商。 “如果中储棉能成为做市商的话,将是个合适的选择。”成都大业期货投资一部经理申宏说。 成立于2003年3月的中储棉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金10亿元。负责国家储备棉的经营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下设18个直属棉花储备库,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棉花产销区。可以说是国内棉花行业的老大。 中储棉之所以一直没有进入棉花期货市场,是因为农发行一则通知的限制。 2004年6月3日,在郑商所棉花期货上市(2004年6月1日)的第三天,当时国际棉价持续下跌,农发行总行给下级行发出通知,要求在农发行贷款的棉花企业目前一律不得进入期货市场进行交易。 不过,现在的市场形势和当时已经不同。本报今年4月4日就报道过,一些获得农发行贷款的棉花企业已经通过各种曲线方式进入了期货市场这一“禁区”。而且,农发行总行有关人士表示,关于农发行贷款的棉花企业进入期货市场,“我们一直在研究,但是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上述专业人士认为,国家的调控机制需要采用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在棉花期货市场比较成熟,比较活跃的情况下,中储棉应该合理地利用这个市场。这位专业人士说,这体现了中储棉和相关部门对于期货市场的认识和观念有了积极转变。 近几个月来,虽然中储棉提高了收储价格,但是成交量极少。他说,作为调节市场的中储棉,如果没有一定的储备量,其职能就无法发挥;而进入期货市场有利于中储棉根据需要进行收储。 三隆期货总经理鲁新认为,中储棉也是经营机构。期货市场对于其市场经营具有指导意义,而中储棉这个超级大客户入市,也将活跃棉花期货市场。 他认为,中储棉有成为做市商的可能性。中储棉对进出口贸易、收储政策等方面的把握占有便利条件,成为做市商对市场也是有利的。 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朱斌则认为,金融机构成为做市商的可能性更大。与期货相比,期权的金融性更强,做市商不需要太强的现货背景。他认为中储棉成为做市商的精力也许不足,如果有这个意向的话,则需要聘请相关的专业人才。 “研究进入期货市场,中储棉迈出了一步。”上述专业人士说,但是中储棉现在还没有入市,还不好说它是否能够成为做市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