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常清:期货经纪业务困境争夺定价中心变为假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 08:52 中国证券报

  记者 赵彤刚

  尽管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扩大,并且相继有棉花(资讯 论坛)、玉米(资讯 论坛)等期货新品种上市,但今年一季度全国期货公司再度出现大面积亏损,期货经纪业务不仅未有改观,反而重新陷入困境。这一新现象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中国期货市场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期货市场研究中心常清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
国期货经纪业务正在逼近悬崖,处于山重水复境地,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扭转这种局面,期货经纪业未来将不堪设想,我国争夺大宗商品世界定价中心的理想将难以实现。

  期货经纪业务重陷困境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获得稳步发展,交易规模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今年以来刚刚摆脱困境的期货公司再度出现大面积亏损,全行业第一季度共亏损240万元,亏损面高达70%。常清指出,目前我国期货公司现状可谓困难重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自1997年以来,我国期货经纪业务几乎年年亏损,只有2003年单年实现盈利,即使日子好过的2003年,全国期货经纪公司平均每家盈利也仅70多万元,相对于平均注册资本金4000万元左右的期货经纪业,其行业利润率还不到2%,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因此从经济学角度讲,这样的行业是不可能有发展前途的。

  由于期货经纪业务多年来没有获得过平均利润率,导致期货公司呈现“小、散、弱”特点,即规模小、力量分散、抗风险能力弱。常清指出,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同国外成熟市场期货公司相比,我国期货公司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期货公司。在期货公司通常所具有的融资、结算、交易、咨询、代理、基金管理等六大功能中,我国期货公司目前还只具有单一的代理功能,即仅靠收取微薄的手续费过日子。这就导致期货公司同质化恶性竞争,处于谋求生存的困境之中,人才流失严重。

  更为重要的是,期货经纪公司缺乏化解市场风险能力,任何市场行情的大幅波动都有可能导致公司客户“穿仓”。显而易见,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期货业务收入主要沉淀在交易所,期货公司严重“贫血”,因而根本没有化解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前不久发生的海口万汇、重庆嘉陵事件,也都是因为当客户出现“穿仓”之时,公司没有任何弥补穿仓能力,最终导致公司整体保证金出现了问题。在国外成熟期货市场,期货行业收入主要流向经纪业务领域,交易所只有维持正常运行需要的费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因而期货公司具有较强化解和抗风险能力,保证期货市场在价格急剧波动之时也能正常运行。

  争夺定价中心急需壮大经纪业务

  针对当前愈演愈烈的全球定价权之争,常清指出,快速壮大我国期货经纪行业是当务之急。期货市场不仅仅是微观层面上为企业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争夺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全球商品定价中心发挥作用。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上出现了炒作“中国因素”问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许多现象片面扩大化,扭曲了“中国因素”,进而扭曲了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导致我国以“天价”进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成本。因此我国必须加快期货市场建设,尽快形成能正确反映中国因素的、自己的定价中心。而目前我国期货经纪业务发展离这一客观要求相距太远,更有业内有识之士指出,未来几年后,我国期货经纪业务有可能面临被“殖民化”的危险。

  当前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期货公司大股东退出事件有所增多,期货公司“壳”价值也出现下降。由于期货经纪业务回报太低,部分期货公司甚至出现“吃股东”的现象。而随着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实力强大的外资必将进入期货经纪业,国内民族期货经纪业有可能逐渐被边缘化,甚至中国期货市场有被沦为国外影子市场、期货公司变为国外公司子公司的危险。这样民族经纪业务将不再成为我国期货市场的核心力量,没有话语权,这将使争夺定价中心之说成为真正的“理论假说”。

  制度设计应当遵循期市运行规律

  谈到以上问题形成的原因,常清认为,首先现行的一些做法违背了期货市场运行规律,尤其是在行业利益分配机制方面。他说,期货市场重要功能是分散和化解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系统性风险,那么分散风险对应的就要有风险承担者,尤其期货市场实行保证金制度,当市场价格受突发性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而急剧波动时,一些客户的“穿仓”在所难免,因此发达国家期货市场其收入主要分配给期货经纪业,用于化解市场风险。同时期货市场构造是层层分散风险的金字塔构造,这种构造就像高速行驶列车的减震器,层层分散风险。

  在我国期货市场筹备建立初期,关于期货市场的发展模式有两种不同设想,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期货市场只能是有计划的期货市场,具体设想是交易所直接管理客户,承担结算、风险管理职能,期货公司作为交易所会员专司开发和代理客户职能;另一种意见认为,要按照期货市场发展规律性,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建立中国的期货市场。初期的期货市场是按照后一种设想进行的,但在清理整顿期间,期货市场发展模式增加了更多计划经济色彩,如多层次代理制度被取消,交易所设立客户编码,期货经纪公司承担化解市场风险的责任而没有任何与之相对应的财力,造成收益和责任严重失衡。常清认为,从学术角度讲,这是违背期货市场基本运行规律的做法。

  其次,期货行业由一个自律性非常强的行业变成了行政管理色彩很浓的行业,期货经纪业失去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常清说,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行政措施初衷都是好的,但其结果有的时候却不是很理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期货经纪公司负担。没有自律文化的行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就像有些学者所指出的证券行业那样,道德风险和腐败文化让公众对这个行业渐渐失去信心。

  另外,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存在一些理论误区影响了期货经纪业健康发展。谈及此处,常清对目前市场流行的“风险论”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只要有价格波动就有风险存在,国外谈到风险控制是指价格之外的风险;而对我国期货市场来说,并不是交易所如何控制风险,而是期货公司如何化解风险。在现行理论指导下,风险来自何方、如何化解风险,并没有被真正认识清楚,一些看法甚至是片面的,这样的结果是忽略真正风险,并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赋予期货公司金融服务业正常功能

  对于我国期货市场现状和问题成因,常清从一个学者角度开出了改变现状的“药方”。他说,首先在期货市场构造和利益分配方面,要尊重期货市场自身运行规律,让期货公司各有特色而不是行政手段所赋予的角色,建立起层层化解风险的机制,不要把风险传递到社会上去,同时期货市场各个主体在风险和收益方面要对等;其次,要赋予期货公司作为金融服务业正常功能,国家要实行行政许可制而不是行政划分,让期货公司在诸多功能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同时,国家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族期货经纪业规模化发展,鼓励期货经纪业内的兼并重组,给期货经纪业务发展出路;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求行业建立起良好的诚信文化。

  把我国期货市场建成与欧美进行品种和时区分工的定价中心,是常清在多年前提出的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目标。因为关乎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他和我国期货市场当初的一批建立者和推动者一样,一直对我国期货经纪业未来充满了忧患意识。但面对我国期货经纪业这种山重水复状况,他忧心忡忡,学者的良知使他大胆直言,创始人的责任使他无所顾忌,期望理论界和业界有识之士关注这一问题,找出适合我国期货经纪业发展客观规律的发展新路子,使中国期货定价中心论成为现实。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