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预计二和三季度CPI保持平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 08:42 第一财经日报 | ||||||||
央行报告认为通胀压力来自公共服务品、原油和劳动力涨价 本报记者 徐以升 发自北京 “通货膨胀压力仍需关注。”虽然4月份CPI已经降低到了近18个月的低点,但央行在昨天(26日)发布的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还是用了这样的字眼。尽管如此,报告仍
央行报告认为,当前我国通胀压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水、电、燃料和城市交通等公共服务品调价的压力;二是国际原油和主要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造成的对下游产品涨价的压力;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报告初步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同比CPI将保持平稳,第四季度会略有上升,全年CPI有望控制在4%的目标以内。 在报告的“我国宏观经济分析”部分,央行列出了“通货膨胀压力仍需关注”的几条详细理由。 生产者价格涨幅(PPI)高于去年。第一季度,九大类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全面上涨,受此影响,第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比上年同期多涨1.9个百分点。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1~2月份国际原油价格继续攀升,3月份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各合约均出现上涨,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带动国内油价再度上调。央行表示,由于在我国CPI的统计中能源权重仅为2%~3%,大大低于发达国家8%~9%的水平,所以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对我国CPI的直接影响低于对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CPI的影响。 劳动报酬增速加快。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同比增长16.4%,增幅提高4个百分点;平均劳动报酬同比增长14.9%,增幅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增速最高的三个省份依次为安徽(24.8%)、广东(24.7%)和海南(20.6%)。 报告还提到了被认为可以全面反映通货膨胀压力的指数的GDP缩减指数。报告称,中国第一季度的GDP缩减指数高于上年同期。第一季度,我国名义GDP增长率为15.5%,实际GDP增长率为9.4%,两者之差(即GDP缩减指数)达到6.1%,比上年同期高出1.6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一个新的算法,即“根据M2预测通货膨胀率”。 宋国青表示,2005年2月和3月的M2年同比上涨分别为13.9%和14%,这一增长率在2004年时就已经降低到14.6%,比2003年的19.6%更是大幅下降。因此,宋国青表示,尽管上游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但连续下降的M2将会使CPI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他表示,用一个最简单的只包括到第一季度为止的M2数量和消费价格指数数据的模型来预测,结果是第二季度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升幅约为1.9%(目前4月份的1.8%的CPI数据已经公布),再考虑到其他因素包括公用事业费用可能上调的情况,最后报告结论为2.1%。宋国青表示,预测没有考虑上下游价格的传导问题,如果进一步考虑预测误差,2.5%可以作为预测的上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