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宗采购 得利者是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 11:18 《环球财经》杂志 | ||||||||
最近,全国大小报刊都刊登这样的新闻:以宝钢为代表的16家中国钢厂成功地阻止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公司坚持加收铁矿石海运费差价的要求,从而最终将中国今年铁矿石涨价幅度锁定在71.5%的比例。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国钢铁业取得的一项阶段性成果,标志着中国钢铁在国际定价“话语权”的增大。 由于历史原因,国际铁矿石资源主要集中在巴西CVRD、澳大利亚力拓(RioTinto)和BH
今年2月22日,日本新日铁公司率先与巴西CVRD宣布双方达成一致,矿石涨幅锁定为71.5%。韩国浦项、法国阿塞洛钢铁均接受了这一涨幅。但BHP公司却以澳洲运费低为由,要求对此作出7至10美元的补偿。为此,中澳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谈判。中方打出的底牌是:宁可动用库存,也不会以高于71.5%的涨幅进口BHP的矿石。敦促BHP从长远利益出发,确保中国作为稳定进口商的地位。最后BHP做出妥协,但保留年度追索差价的权力。 中国钢铁企业的联合为其他行业开了一个好头。这些年来,大型国有企业一直受到民营企业盲目采购的困扰,不仅扰乱了国内市场秩序,而且也搞乱了国际市场价格秩序,使国际铁矿石供应商坐收“渔翁”之利。钢铁业的联合让中国企业尝到了甜头,想必石油、电解铝(资讯 论坛)等紧缺产品的进口都需要从中吸取教训。 更为深刻的教训现在还不为大多数人所认识。这几年来,中国需求成为国际商家的炒作题材,尽管“中国因素”是拉动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但涨幅之大显然违背了供求关系的规律。这其中有恶意炒作的结果。可以预见,在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资源瓶颈成为重要制约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不能不让资源约束的矛盾缓解一些,最直接的办法是,重新思考中国的进出口及吸引外资的老政策。 有谁计算过,在中国花大代价进口来的原材料要被中国的独资、合资企业吞掉?而这些企业在中国国内享受“超国民待遇”所赚取的巨额利润又有多少留在了国内?本来,我们吸引外资的初衷是以“市场换技术”,但汽车工业的发展轨迹已经证明,这是一种空想。这些企业不仅消耗了中国紧缺的物资(钢、电、铝),而且把大把大把的利润装进了资本家的腰包,大大加剧了中国的资源短缺。在物流领域,外资企业利用中国能源、消耗中国能源赚中国人钱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但中国却承担了这些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的黑锅。 此外,纺织行业的发展是不是也需要反省?为什么我们这些企业可以为了一点点小利润,在国际社会引起恐慌,而把劳工可以正常享受的待遇牺牲掉?在我们各行各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是不是我们也在把中国国内市场拱手让给世界资本家?而这些通俗的经济理论理解起来并不容易。 所以,我衷心希望各级决策者算一算进出口账,不仅是贸易数字,更重要的是经济利润。真正把我们的进出口引到经(世)济(民)之路上来。 醒目处:有谁计算过,在中国花大的代价进口来的原材料要被中国的独资、合资企业吞掉?而这些企业在中国国内享受“超国民待遇”所赚取的巨额利润又有多少留在了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