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加工企业保值思考:订单加期货防范违约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07:43 第一财经日报 | |||||||||
业内人士认为,铜价大幅下跌时,这种模式会导致铜下游企业放弃订单,从而存在违约风险 本报记者 李俊 发自上海 铜(资讯 论坛)价的持续高企使得中国的铜加工企业困境重重。目前,一些铜加工企业
面对高企的铜价,国内铜消费企业多采用“随用随买”的方式采购铜以及铜产品。在这种采购模式下,企业往往采取短期的经营策略,在收到下游企业的订单后,再确定自己的采购数量,很难确定未来一段时间购买量。因此,国内铜消费企业一般不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对于铜价上涨,消费企业往往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来转嫁成本风险。 “通过抬高价格转嫁成本的方式是不能为整个行业带来利润的,这种方式只会压缩全行业利润,最终导致全行业萎缩。”洛阳铜业集团期货部张雪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合理规避市场风险才是企业最好的选择。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铜消费企业参与期货难度很高。据我所知,国内多数铜消费企业现在并没有参与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张雪峰告诉记者,由于不能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在铜的消费企业中,直接购买铜生产铜材的加工企业面临的风险尤为突出。由于加工企业购买铜销售铜材,那么铜价的波动对它们的经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加工企业(铜管线加工企业)的加工费为800~1000元,而3月下旬以来,国内铜价大幅上涨,甚至两天就能涨1000元/吨,加工企业在收到订单确定了加工费,再去采购铜的时候,铜价的上涨已经吞没了企业的所有利润。订单加期货 上海楚江企业发展公司期货部陈玉彬告诉本报记者,加工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法确定未来一段时间采购数量,要解决这个难题,其实可以借鉴目前国内大豆(资讯 论坛)销售企业的运作模式。在那种模式下,国内销售大豆企业在豆农播种的时候与豆农签订一个长期合同,确定收购价格和收购数量,而这些企业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如此即可以规避大豆下跌带来的风险,也能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陈玉彬指出,借鉴这种模式,铜加工企业和下游企业不需要重复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加工企业与下游企业签订一个长期的以固定价格确定的采购合约,由加工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从而规避上下游企业因铜价上涨带来的风险。 金属分析师王智勇认为,通过订单的形式,对加工企业来说可以确定稳定的采购量,从容的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就算铜价继续上涨,加工企业也不会通过抬高售价来转嫁成本风险,对于这个产业链来说,将提升利润空间。但是这种模式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铜价下跌了,以固定的价格签订一个供货合约,下游企业是否愿意履行合约,一旦下游企业出现违约情况,那么加工企业将面临很大风险。利弊 河北保定东晨铜业有限公司销售部史先生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国内铜消费企业担心的是铜价继续上涨,如果有这样的协议能解决铜价上涨带来的风险,铜材消费企业当然很欢迎。但是,如今现货铜价仍在历史高点,万一铜价下跌,这样签订合约的铜材消费企业无疑将以高于市场价格买入,因此铜材消费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会很高。 “这种订单加期货的保值模式,如果在铜价还处于低位的时候就开始运行,将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在提出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张雪峰告诉记者,“订单加期货的模式,其实隐含中国企业主动应对铜价上涨的意思。有了订单的保证,铜加工企业广泛参与国内期货市场,后者的保值功能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订单的保证下,国内企业在采购上能形成规模效应,这也有利于中国企业争夺铜价的国际话语权。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下,国内铜消费企业能进行稳定的经营,有利于摆脱被国外基金高位‘狙击’的情况。” 当然,这种模式在确定价格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它的积极意义值得国内企业思考。鑫国联期货执行董事奚家松指出,中国企业频频“高位埋单”,一个重要的症结在于国内企业各自为战。企业为了应付高铜价,很难进行未定的生产经营。对企业来说,稳定的长期的经营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订单加期货的模式,确定固定价格从长期来看,上游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规避价格变化的风险,下游企业在无价格波动的情况下也能稳定经营。同时,这样的模式实现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联合,也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