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机构于4月发出警告,如果石油供应每天减少100万至200万桶,石油进口国就应该实行紧急节油政策。
这一数据大大低于国际能源机构成立条约中规定的官方触发点数字。该条约达成的官方数据是全球石油供应量的7%,相当于每天600万桶。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化国家达成了上述条约,并建立了这个能源监管机构。
在本月国际能源机构的年度部长会议期间,国际能源机构将公布一份题为《赶紧节省石油》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警告,要制定交通行业的“需求限制政策”,如驾驶禁令或缩短每周工作时间等。
在国际能源机构发出警告之际,油价已超过每桶55美元,该警告突出表明了国际能源机构对各种可能因素的担忧。这些因素包括可能出现的供应突然锐减,高油价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将重点放在节省能源,而不只是鼓励增产上的必要性等。
该报告标志着国际能源机构的政策开始调整。该机构表示,在长期高油价时期抑制需求的措施是很有吸引力的,可以减轻需求的压力,然而,这些措施时至今日还被局限于危机时期。在政府间流传的一份报告草稿中甚至建议采取更为激烈一点的措施,如将汽车高速公路限速降低25%、缩短每周工作时间、在某些日子强制禁止驾驶、提供免费公共交通,推广合用车辆方案等。
菲律宾已采取了这些措施,菲公务员已于上周开始压缩每周工作天数至4天。菲政府这么做是为了在未来两个月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石油方面的开支。
国际能源机构表示,在任何危机发生前,必须就这些方案进行投资。“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发出很强烈的市场信号,”这份报告指出,“国际能源机构运输燃料需求的下降即使只有百分之几,也可能对暴涨的世界石油价格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4月05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