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企曲线进入期货市场 农业发展银行冷静观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08:42 第一财经日报 | |||||||||
为这些棉企贷款的农发行总行人士表示,放开棉企入市条件还不成熟 本报记者 蔡经 实习记者 柏亮 发自北京 目前,一些获得农发行贷款的棉花(资讯 论坛)企业已经通过各种曲线方式进入了期货市场这一“禁区”。对此,农发行总行有关人士表示,关于农发行贷款的棉花企业进入期货
“我们只参与套期保值,不参与投机。”某省一家大型棉花企业的高层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对于企业有利无害。他算了一笔账,比如目前现货市场价格12500元/吨的棉花,在期货市场价格是14300元/吨,除去各种交易交割费用,在期货市场卖出比在现货市场卖出每吨要多挣1000多元。“因为我们有棉花作保证。” 他说,“我们没有拿资金去做期货,直接用棉花。”该企业目前还有库存7000~8000吨,已经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了1000多吨。农发行贷款棉企的坎 去年6月,为防范风险,农发行下发了《关于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棉花企业不得进入期货市场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规定在农发行贷款的棉花企业一律不得进入期货市场进行交易。 这一规定引起广泛的争论,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一位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表示,该规定限制棉花企业进入期货市场,不但缩小了这些企业的盈利空间,而且这些企业不能参与套期保值,无法规避风险,反而可能使农发行的(贷款)资金得不到保障。 他说,在美国,银行给棉花企业贷款的前提就是企业在期货市场进行了套期保值。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棉花分析师刘中显认为,《通知》将部分棉花企业隔绝在棉花期货市场外,棉花企业无法利用套期保值方式规避棉价波动风险。以新疆为例,2003年新疆棉花产量约3300万担,而轧花能力是棉花资源的两倍以上,市场风险是相当大的。棉企曲线入市 上述棉花企业高层人士表示,该省某棉花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已经有比较长的时间,做得很好,“他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们是看了‘样品’才学习的”。 他透露,该省的几家大型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棉花企业都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我们都是农发行的客户,只有农发行愿意给我们国有棉花企业贷款。农发行在关键的时刻拉了我们一把,我们要讲诚信,不在期货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确保资金安全。”他说。 他说,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对于棉花企业还有三大好处。 一是创新了经营方式。以前是面对面的交易,不公开透明;而在期货市场必须实行“阳光操作”,公开、公正、透明,可以使交易的利润最大化。 二是规避资金风险,在期货市场不存在赊账和三角债。 三是迫使企业提高棉花质量,严格按照期货市场的标准生产和包装。 “农发行并不支持我们进入期货市场。”他说,“但是也没有管我们。”他认为,现在农发行领导层的想法也许有了一定的改变。 上述郑商所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事实上很多具有农发行贷款的棉花企业已经通过不同方式进入了期货市场。 刘中显认为,要是没有这些企业的加入,棉花期货事实上也没有什么意义,“仅仅依靠散户是做不起来的”。 郑商所稽查部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国有棉花企业进入期货市场的审查主要是根据书面材料,如果书面材料看不出来该企业有农发行的贷款,就可以进入期货市场。“如果有的企业要迂回进入的话,按照程序,我们是没有办法的。” 记者咨询某期货经纪公司,这样的企业通过何种方式进入期货市场?该公司表示,“这是客户的商业秘密,我们不能透露。” 农发行的担心 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农发行的态度。郑商所市场部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农发行的相关人员曾数次到郑商所考察座谈,“在我们的解释下,他们的观念也在改变”。 郑商所另外一位人士则称,湖北省农发行甚至在进行试点,组织棉花企业到该省一家在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做得很好的棉花企业参观学习。 本报记者致电湖北省农发行,该行信贷处郭先生当即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具有该行贷款的棉花企业,没有进入期货市场的。 不过他表示,具有农发行贷款的棉花企业是否能够进入期货市场,“总行正在研究新的政策,但是还没有报批”。 农发行总行客户二部凌涛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关于农发行贷款的棉花企业进入期货市场,“我们一直在研究,但是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农发行对于棉花期货并不排斥,而是为了防范风险。”他说,“我们内部已经出了几个研究报告,但是需要谨慎决定,没有对外公布。” 凌涛认为,目前限制农发行贷款的棉花企业进入期货市场,主要是因为大环境不成熟:这几年棉花市场大起大落,系统性风险比较大。而且棉花期货推出不到一年,“我们也跟郑商所接触过,还需要观察。”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