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拟推牛熊证 衍生产品市场再添新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09:5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特约记者 罗绮萍 香港报道 香港股市近年的衍生工具五花八门,愈出愈多,成交额也愈来愈大。香港交易所(行情 论坛)正计划推出另一种衍生产品:“牛熊证”,让投资者可以买入有上限及下限价的认股证。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周文耀在3月16日与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多家传媒聚会时透露,港交所自去年就开始就推出“牛熊证”一事向市场咨询,现时有待香港证监会审批后即可推出。 市场反应积极 所谓“牛熊证”是“牛证”和“熊证”的合称,是一种反映相关资产表现的结构性产品。“牛熊证”的特点在于其强制收回机制。举例来说,某公司股价100元,发行商发行“牛证”,行使价定为80元、收回价为90元。发行价将会是股价100元减行使价80元,即20元。当市价跌至收回价90元,投资者以80元行使,赚了10元,但计算成本发行价后,最终要亏10元。相反,当到期日股价升至110元,投资者以80元行使,扣除成本将获利10元。 周文耀于3月16日向记者提供的文件显示,过去一年来,港交所曾接触参与开发欧洲“牛熊证”的发行商及海外交易所,并咨询业内人士,当中包括32 家来自A、 B 及 C组的经纪,19 家结构性产品发行人,以及三个业界组织。 结论是“牛熊证”在外国包括德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及新加坡是一种受欢迎及成功的产品,而其推出后在这些市场均没有带来任何重大问题。不少主要发行商均赞成香港引入“牛熊证”,而经纪业界对此亦支持。相对于传统及特种衍生权证,“牛熊证”的结构较易理解,因而广受投资者欢迎。 由于部分市场人士关注相关证券的流通量及波幅等问题,港交所推出“牛熊证”初期,拟只限以股票指数、外币、流通商品及五只最高流通量的股票发行“牛熊证”。 市场人士预期,恒指及国企指数均有可能被发行商选中发行“牛熊证”,而以今年2月的成交额而观,流通量最高的五只股票分别为汇丰控股(行情 论坛)0005.hk、和记黄埔(行情 论坛)0013.hk、中国移动(行情 论坛)0941.hk、中国石油0857.hk及新鸿基地产(行情 论坛)0016.hk,这些股票很有机会获准发行“牛熊证”。 发行“牛熊证”是大势所趋 香港的衍生工具市场近年日趋活跃,据比联认股证的分析,2004年认股证每日平均成交金额约20.8亿港元,相对2003年上升91%,占大市成交的13.1%,较2003年增加2.7个百分点,如果以单日计,最活跃成交的一天,成交金额高达54.49亿港元,占大市成交达25.1%。 认股证成交活跃,已令香港稳居全球最活跃的认股证市场地位,香港的认股证去年全年的成交金额折合673.573亿美元,遥遥领先第二位的德国552.085亿美元及第三位的意大利211.153亿美元。 香港的认股证市场中,国企相关认股证成交额增幅比较大,当中2004年的国企指数认股证的成交金额为394亿港元,较2003年劲升23.6倍,中石油及中国人寿(行情 论坛)(行情 论坛)的认股证的成交金额也分别达273亿港元及224亿港元,上升25.6倍及123.4倍。 比联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其中主要原因是香港交易所推出国企指数期货,提升发行商正股对冲方面的效率;另外2004年香港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更成熟,结构性票据的普及和零售化为部分优质国企股份供应额外的期权货源,发行商更具条件为个别国企股份提供更多股证选择。 专门研究衍生工具的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系助理教授麦萃才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衍生工具市场活跃,将有助正股市场的成交量增加:“发行商在发行认股证或牛熊证之前,均需要购入正股作对冲,所以近年香港的认股证日趋活跃,对大市也有帮助。” 他原则上不反对香港交易所推出“牛熊证”,但仍要视乎具体发行条款才能作详细评价,初步看来“牛熊证”对投资者有利,但对发行商不利:“投资者买卖认股证,本来也应该设定套利位及止蚀位,牛熊证便是在推出时已自动设置上下限价位,对投资者有利;但对于发行商来说,有上下限价位,意味着股证可能随时作废,发行商要即时在市场上沽出持有的现货,虽然推出初期会只限于成交额最多的五只股份,但对发行商来说,始终要多做功夫,但发行‘牛熊证’的收入,又未必优于一般认股证。” 不过麦萃才也指出,发行“牛熊证”也是大势所趋,因为香港以外的市场,已就香港上市的股份发行场外的“牛熊证”,香港不能长期落后。 据香港交易所提供的资料,在德国,发行商曾以在港上市股份(如中国人寿及中石油)发行“牛熊证”或类似产品;在新加坡的场外市场,发行商更已发行了15只“牛熊证”,该等股份包括有中银香港(行情 论坛)、国泰航空(行情 论坛)、长江实业(行情 论坛)、中国人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行情 论坛)、中国联通(行情 论坛)(资讯 行情 论坛)、恒生H股指数上市基金、香港交易所、汇丰、和记黄埔、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行情 论坛)、新鸿基、盈富基金(行情 论坛)等。 内地衍生品市场只待激活? 现时内地的A股尚无衍生工具,麦萃才认为不合理,将令投资者难以对冲风险,也间接令市场成交额不振。 他建议内地先容许上市公司发行认股证集资,下一步再开放让发行商发行上市公司的认股证,但在此之前,先要推出指数期货及容许部分成交量大的股份可以沽空,否则发行商没有对冲风险的工具,不会贸然在内地市场发行认股证。 “现时部分发行商以透过QFII形式在内地市场活动,外汇问题基本上已解决,只要中国的监管当局明白衍生工具的本质作用是对冲风险,而非风险制造者,内地的衍生工具市场即可激活。”麦萃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