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保证金成毒瘤 中国证监会偷袭检查期货公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10:23 中国经济周刊 |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杨眉 北京报道 继2004年国内券商出现系列“丑闻”后,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另一支主力军——期货公司又接连“出事”。《中国经济周刊》获悉,近日中国证监会不动声色地启动了“偷袭”式检查,派出人马飞往各地,开始对期货公司“飞行检查”。
“目前已经公开的‘问题公司’有6家,但我们相信存在问题的期货公司绝不止6家,可能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中国证监会期货部某负责人于3月10日公开说。 该负责人是在出席江苏弘业期货公司北京营业部开业仪式时说这番话的。他表示,目前期货公司“有生无死”的现状必须改变,如果期货公司再像证券公司那样集体上演丑闻,“监管者将无颜面对投资者。” 期货公司也“玩失踪” 春节长假后刚上班,“万汇出事”的消息便在期货界盛传。目前已经获得证实的信息是,海南万汇期货经纪公司的高管严芳、卞明夫妇挪用客户保证金2800多万做自营,造成巨额亏损后携巨款潜逃国外。目前,除海南省公安厅已进驻公司调查此案外,海南省政府也由一名副秘书长挂帅,成立工作小组全力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 “我刚与海南省政府官员见过面,我们的一位处长还在继续与其商讨万汇的处理措施。”3月10日,前文提到的期货部负责人介绍说。对目前期货界出现的问题公司,他也并未避讳:“中国有句俗语,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现在的期货业远不是一只老鼠,而是几只老鼠,甚至是几十只。” 在万汇之前,2004年8月份,期货界发生了“嘉陵期货挪用客户保证金近亿元”的大案,其董事长刘崇喜先是失踪,后被逮捕,大量投资者讨债无门。当时业内就有人评价说,嘉陵期货事件只是期货业问题的冰山一角,此话不幸被言中,不久,万汇便上演了此案的“延伸版”——携款潜逃。 对于问题期货公司,监管层已经开始动手。2月2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公告,对已被证监会注销经纪业务许可证的三家期货公司:海南深海、汉唐和正大,解除其会员资格。早在去年7月份,湖南正湘行期货公司就因违规挪用客户保证金,被注销经纪业务许可证和会员资格。另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出事”的期货公司,大都有证券公司背景。 证监会重拳出击 目前,证监会期货部正在全国开始“飞行检查”。某期货公司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说,与以往不同的是,检查小组没有任何提前通知,完全是偷袭式的,“检查人员到了我们公司楼下才电话通知,几分钟后便开始了财务、交易记录等检查。” 对此,证监会期货部某负责人回应说,对于监管层采取的严厉措施,市场确实存在不理解,甚至抱怨说“一人生病,大家吃药”。但是,监管层也是在万般无奈下才做出这一决定,因为“我们不能区别哪家公司才是真正的老鼠,所以只好大家一起吃药。” 他所说的“老鼠”,主要是指那些挪用客户保证金从事自营的期货公司,这就如同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从事自营业务一样。按照现行《期货公司管理条例》规定,期货公司属于经纪公司,即作为三大期货交易所(上海、大连、郑州)的会员单位,提供代理服务,不允许自营。 但事实上,目前大部分期货公司、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公司都在从事自营业务,并大多都违规动用了客户保证金。而且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曾是海南资格最老、交易量最大的期货经纪公司,万汇期货在2003年和2004年连续被某期货交易所授予“优秀会员”,评判标准则是以“会员的诚信建设和合规经营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挪用客户保证金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毒瘤”,屡禁屡犯。作为监管者,真的束手无策?证监会期货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嘉陵出事之后,当证监会前去调查时,很多投资者反映说“我们早就知道他们挪用客户保证金”,但证监会却无从得知。因此,他建议说,欢迎媒体参与调查,希望投资者检举。 对此,舆论不以为然,中国期货市场现有的监管体系可谓层层设立,应有尽有:上有证监会,地方有证监局,一线监管还有交易所,但到头来监管者却寄希望于媒体和投资者,显然没有道理。 据了解,目前的监管分工大致是:三大交易所负责市场交易方面的监督,如防止操纵市场、交易保证金的调整等;地方证监局则分管期货公司事务。因此,业内认为,期货公司连连出事,主要责任在于地方证监局失职。 当然,现在的核心工作不是追究哪个部门的责任,重要的是如何防止新的问题公司出现。“期货公司不能再走证券公司的老路,”证监会期货部相关负责人表态说,“2005年我们将采取更为严厉的政策,希望市场给予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