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铜价格跌破购买极限 国内消费商高位再埋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09:30 第一财经日报 | |||||||||
业内人士称,中国铜消费商陷入一个怪圈:铜价上涨大量进口,铜价下跌反不进口了 本报记者 李俊 发自上海 面对国际铜(资讯 论坛)价的高企,中国铜消费商在低价位买铜的希望又一次破灭。
上周五(18日),国内现货铜价在前一日突破33000元/吨的基础上再上台阶,国产平水铜上涨350元/吨,至33350元/吨;智利CCC铜报价33500元/吨。国产铜现货价相对上海期货交易所近月期货价升水达900元/吨,智利铜升水至1050元/吨。 近两年来,32600元/吨的价格被市场看作是国内现货铜价的“极限”。今年1月以来,国内现货铜价一直在32000元/吨附近,国内铜消费企业采用限产、随用随买、停产等观望的策略减少对铜的采购数量。 近期,由于基金的大量参与,国际铜价一直维持在3200美元/吨之上。相对与国内现货铜32000元/吨的价格,进口一吨铜要亏损2000元。因此,国内铜贸易商从国际市场购买铜后,先把铜运往上海保税仓库,然后进行转口贸易。虽然近期铜的消费不旺,但是由于进口量相对减少,国内铜的供给出现短期紧张状况,现货价格终于突破了“极限”位置。 实达期货分析师乔思华介绍,在过去几周里全球铜价屡创新高令中国铜的用户推迟采购,但随着近日现货价格突破前期极限位置32500~32600元/吨,国内消费商开始集中重返现货市场。 实达期货分析师陆祯铭认为,近期铜市存在基金与消费商之间的博弈。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消费商又输了,同去年的大豆(资讯 论坛)一样,中国消费商再一次被迫接受高价格,而且很有可能就是最高价格,因为基金完全有可能将自己获利丰厚的多头通过贸易商抛给国内的消费商们。 从最新的数据显示,基金已开始减持其净多单。上周五,美国商品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CFTC)公布的纽约金属交易所(COMEX)铜期货持仓情况显示,截至3月15日基金净多单为30778手,而基金在3月8日的净多单为36089手。 国内铜消费商再次进入市场,再次成为高位埋单者。对此,市场人士也颇感无奈。洛阳铜业集团张雪峰认为,今年以来,中国消费商在进口铜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怪圈”,在这个“怪圈”没被打破前,国内消费商很难摆脱高位埋单的命运。 他指出,在进口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国内消费商会大量进口铜,而这也是国内铜价较高的时候。进口铜增加会导致国内供给充足,国内铜价出现下跌,导致进口条件开始恶化,消费商进口铜亏损很大,于是国内铜消费商减少进口,贸易商进行转口贸易。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进口数量减少的效应开始体现,国内现货铜价又开始上涨。从上面的循环来看,国内消费商往往是在铜价上涨后,开始大量进口铜,而在铜价下跌的时候反而不进口了。 中国铜消费者应联合起来 “基金通过期货市场推高铜价,国内消费商成为高位埋单者。”鑫国联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奚家松说,“这是让我们深感悲哀的事。而高位埋单的情况发生,除了有国际基金‘狙击’国内消费商的因素外,和国内消费商自身的经营策略也有很大关系。” 奚家松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企业受国际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作为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在国际铜贸易中理应有足够的话语权。但是,在国际铜贸易中,话语权却拱手让给了别人,这与中国消费商“各自为战”的经营策略有很大关系。首先,中国消费商“各自为战”使得中国在国际采购中缺乏整合效应,在贸易中“说话”分量被白白分散。其次,这样的后果就是把自身的弱点暴露给国外基金,这些资金很清楚中国要进口,把价格推高来个“请君入瓮”,中国消费商只好高位埋单。最后,“各自为战”使得中国进口贸易的恶性循环难以得到有效化解。 他认为,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采取进口策略无可厚非,个别企业甚至可以在期货市场上通过投机,轻松赚回一些亏损;但是从更大角度来看,整个行业的效用是低下的,整体成本也被大幅提高,国家的利益也将受到损失。对每个企业来说,这些都是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 “要让这些企业联合起来,难度相当高。”奚家松坦言。不过,他建议,国储局可以扮演企业联合的角色,在铜价高企时,通过抛售来平易价格,而在铜价低迷时,通过采购来提振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