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高价进口20多万吨棉花 中储棉目前没有抛售打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 09:31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冉学东 实习记者 柏亮 发自北京

  从2004年3月份开始,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棉”)当时高价进口的20多万吨棉花(资讯 论坛)一直是中国棉花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一个“隐性利空”。如果中储棉在市场抛售这批棉花,就可能在短期内影响中国棉花市场供给,从而影响价格。

  而上周五,国内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全线大幅下跌,市场有传言认为中储棉的这批棉花可能会进入期货市场。不过,《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采访显示,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所有的进口棉都不能进入期货市场,我们的合约都是按照国产棉的标准设计的。”3月14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一位高层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棉花期货合约设计是按照生产年度1年为限,头年新品上市形成的仓单,到第二年8月开始贴水,12月底就要退出。而中储棉的储备棉大多数都是2003年10月左右从国外进口的。

  根据新华社2005年1月份的报道,中储棉于2003年10月,在16000元/吨的高价位上,进口了15万吨棉花,随后几个月又陆续进口了10多万吨。不过,半年多以后,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国内棉花价格开始逐渐走低。据棉花业界推测,中储棉应该尚存20万吨棉花。从16000元/吨到11824元/吨,亏损达9.46亿元。

  新疆期货公司的一位棉花分析师说:“中储棉公司现在也是一家自负盈亏的公司,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他们会采用各种手法把手里的这批棉花处理掉。”

  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的棉花分析师赵忠认为,“中储棉把它的棉花交期货的可能性很小。”棉花是去年上的新品种,其合约标准是2004年6月,而中储棉的棉花主要是2003年的陈棉,不会允许进入市场的。因此这批棉花只能流向现货市场。

  有市场传言,国储局即将拍卖10万吨棉花,一是为了即时了结变现,二是纺织企业需要补库。并严禁此产品流入期货交割,价格在13000~13300元/吨。

  本报记者就这种说法向中储棉的一位高层求证,他说:“目前我们没有这样的打算,现在的市场形势下我们是不会抛售(高价进口的20万吨棉花)的,要抛售我们也要过一段时间。”

  赵忠说,如果此时抛售,也许市场会不太适应,会有冲击,但冲击不会很大。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