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农民利用期货市场的体会和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13:18 大连商品交易所

  利用期货市场先卖后种,看期货价格卖豆,这一通过市场增收的长效机制在黑龙江省豆农那里正在形成。青龙山农场负责人金帮河深有感触地说:“原来,我们只顾种地,坐在地头上等卖,小商小贩进来收购,他给什么价就什么价。进入期货之后,我们从春天种地就知道秋天的大体收益了。另外,我们有了质量意识上的转变,原来种植户不重视质量,现在
有了一个质量标准——期货标准。”

  目前,又到春播季节,黑龙江一些企业已行动起来,动员有条件的农户联合起来于播种季节在远期11月期卖出与产量相对应的大豆期货合同,为年末的增收买份“保险”。为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大商所今年也将出资对东北产粮区农民种植大户进行市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1月份大商所已与佳木斯市对当地农民致富带头人和种粮大户34人进行了培训,效果良好。

  但是市场人士指出,过去一年农民对期货市场的利用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农民对订单农业认识不足,特别是履约率较低,在价格上涨后往往不按合同售粮,造成企业保值失败。目前,有关企业正在积极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推动订单农业的开展。黑龙江省某粮食企业目前正与当地期货公司探讨有效合作方式,发挥公司遍布全省的仓库收储优势,以仓库为基点和载体推动大豆期货订单的开展;以订单大豆开展为主要业务内容的丰德投资管理公司提出了以期权的机制来防范履约风险的思路,公司在与农户签订订单、自己在向政府交纳一定履约金的同时,也向农民收取一定的履约保证金,比如订单价格定在1.25元/斤,收取农户保证金0.1元/斤;1.3元/斤,收取农户保证金0.12元/斤,以此提高签单农民的订单履约率。

  又如应根据农产品季节特性做好农产品信息服务工作,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目前东北的农民和相关粮食企业对期货市场的关心远高于外界的了解和想象,不过,他们对市场的关心与生产种植一样,有着较强的季节性,如在收获季节开始、年关临近和播种之前这三个时段是农民最为渴求期货市场信息的时候。收获季节刚开始这段时间,是农民决定卖还是存的关键时期;在年关临近的时候农民一般要出售一些商品兑现,来购买年货和还贷;而在播种季节前是农民最后的销售机会,农民更是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因此,应在这三个时段加大对农民的价格信息服务工作,针对三个时段的不同特点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另外,还要引导农民加深对期货价格信息指导作用的认识,改变农民一些传统的卖跌不卖涨的思路。长期以来,农民卖粮卖涨不卖跌,上涨过程中农民的销售是从开始主动销售到最后等待更高的价格;而在下跌的过程中,农民开始是等待,在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开始出现主动的出售行为。这样的思路往往会造成高价时农民持货观望、下跌时恐慌卖出,不利于农民增收。应加强对农民引导,帮助其科学利用期货价格的预期性主动卖粮。

[上一页]  [1]  [2]  [3]  [4]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