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大商所:豆油合约设计完毕国债期货已深入研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11:00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冉学东 实习记者 柏亮 发自北京

  昨日(10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总经理朱玉辰透露,豆油期货合约设计已经完毕,交易所将适时上报申请开展豆油期货交易;同时大商所已对国债期货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他同时透露,在长远发展规划里,大商所已研究和储备了多个期货品种以及期权品种。

  朱玉辰是于昨日下午大商所在北京召开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国债期货的研究开发和合约设计表明了大商所对于金融期货的雄心,而豆油期货的设计也是大商所一贯进行的完善大豆(资讯 论坛)期货品种体系以及农产品的关键一步。

  朱玉辰表示,大商所与财政部、社会科学院合作组织了常年研究国债的专业队伍,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新的国债期货。首先借鉴国外经验,与国外交易所互通信息,保持合作;其次是总结教训,研究以前中国国债期货失败的原因,新的国债期货要能够解决以前的问题;而在合约设计上,对于券种和规模等具体问题进行研究设计。

  朱玉辰表示,目前,国债期货主要看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如果利率市场化进程快的话,国债期货就上得快,如果利率市场化慢的话,就还要进行长时间研究。他说,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关研究报告。

  早在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就曾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1993年10月25日向社会公众开放。1995年春节前,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增加到14家,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但是,1995年先后发生“327风波”和“319风波”,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

  此后对新的国债期货的呼声虽然常见诸媒体,但是并未见到实质行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此前认为,这种下意识的对于国债期货恐惧的背后,往往是对当年国债期货暂停事件的误读。比如国债期货在中国属于高风险产品,容易出现风险,还是谨慎为好等等。但是,当前的中国金融市场,无论是利率市场化的迅速推进,还是监管框架和监管法规的日益完善,都为国债期货市场的推出创造了良好条件。

  与国债期货相比,大商所豆油期货上市之日更加可期。“对于豆油期货,我们把握更大。”朱玉辰说,“可以说已经是囊中之物。”

  朱玉辰表示,每一种新品种的上市,都要选择合适的市场机会。他对豆油期货很有信心,“这是个好品种,是最没问题的。”

  除此之外,朱玉辰表示大商所还在设计多种期货合约以及期权合约,包括石油、钢材、农产品指数、天气指数等等。他说,《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以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污染指数期货。

  而对于增加期货品种后市场资金容量的问题,朱玉辰认为,在推出新品种的时候,还要培育和开发市场,开发新的客户,拓展新的行业,把期货市场的根伸到产业中去。

  朱玉辰表示,大商所去年召开了238场培训会,对广大农户进行培训;今年计划选择200家龙头企业,上门为每个企业专门设计方案。

  “把这些市场开发好了,市场容量翻几番没问题。”他说,期货市场还会逐渐对外开放,“我们甚至可以研究,期货市场可不可以搞QFII?”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